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古人梳妆打扮所用的“铜镜”

发布时间:2023-10-24 12:55来源: 未知

南北朝的《木兰辞》中有这样一句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讲的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卸甲归乡后,恢复女装对镜打扮的场景。

说起镜子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我们女性,每天出门前都要照一照看一看穿着打扮是否合适,爱美的小姑娘们化妆打扮更是离不开镜子。

想必大家看过不少电视剧,剧中美人在镜前梳妆,模模糊糊的暗黄色铜镜里倒映出更模糊的人影,只能大致看个轮廓,至于妆容如何发饰如何,那基本全靠瞎蒙。

由此大部分人认为古代的铜镜十分昏黄模糊不清楚,实际真的如此吗?

 

 

上图_ 古代的铜镜 (正反两面)

现代大家习以为常的玻璃镜于1835年由德国化学家将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后涂到透明玻璃的一面而发明,1929年,英国人将工艺改进,成了我们如今常用的镜子。

而在中国古代,公元前2000年已有镜子的记载,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中有一段为贵族女性在镜架前梳妆的场景,画中镜子为圆形,有高高的支架作为底座。

唐代诗人们也多次提到镜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不管是名画中的镜子还是名诗中的镜子,都是铜镜而非现代的玻璃镜。

玻璃镜非常清晰,但是我国古代的铜镜也并非模糊不清,如果铜镜真的看不清楚,那人们看水中的倒影就可以,何必再麻烦制作铜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