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看”书法,中国人还持有一种独特态度

发布时间:2023-10-24 12:53来源: 未知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后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书后附有古代碑帖临写示范视频。如此,一编在手,可赏、可读、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内文选读:

引言(节选)

没有汉字即没有中国书法。汉字如何起源?有何特点?汉字书写怎么会成为一门高级的艺术?第一讲绪论即回答这些问题。在书法的世界里,汉字有篆、隶、楷、行、草五体呈现形态,它们是书法创作的“素材库”。五体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五体各有什么美感?这构成了第二讲。汉字的创造,五体的演变,离不开日常生活的应用,所以书法作品总不离“内容”。“书写内容”都有些什么呢?这便是第三讲的主题。这三讲,是理解书法的基础知识。

从第四讲开始,进入书法艺术的核心问题。点画、结构与章法是书法艺术的“三要素”。我们练书法,所说的“书内功”的着力点也在这里。在第四、五、六讲中,我用了大量的细节图例,甚至学生的习作,来解析点画、结构、章法的美感、法则、原理及其与审美观念的关系。

“看”书法,中国人还持有一种独特态度,即视书法如生命。从生命的角度看书法,最具代表性者如苏轼所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点画、结构与章法因而不只是文字符号层面的一种视觉形式,更是生理与精神层面皆具足完备的鲜活生命征象。第七、八两讲意在揭秘书法里的神、气、骨、肉、血。

你肯定听说过“字如其人”“见字如面”,这背后意味着书法是书写者这个“人”的表达。作为“人的表达”,最直接的一点是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因此,在第九讲里,我们试图解答:情性与书迹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情绪—书迹的变化是否能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印证?

表达情性,需要手中的笔。越是高明的书法家,笔法越是精湛和独特。笔法几乎是中国书法的“不传之秘”。笔法的奥秘在哪儿?第十讲“笔法”,意在梳理笔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原理。有些读者可能会想,笔法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讲,而放到这里才讲?因为在我看来,笔法实在是太精细微妙了,一上来就讲笔法,对非书法专业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唯有课程过半后再来“看”笔法,才能“看”出一些门道。因为笔法不是静态的,静态的是书写过后的结果——点画。点画是结果,笔法是过程,它是动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