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宋朝皇家与审美”
发布时间:2023-10-24 12:52来源: 未知宋代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涵盖皇家庙堂与民间百姓;同时,日常生活又为审美理论和思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如何揭示和传达宋朝艺术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邵晓峰的《宋式艺术生活》新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邵晓峰是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过去20余年来专注于探究宋代文化艺术,《宋式艺术生活》是继其《中国宋代家具》《中华图像文化史·宋代卷》《雅居之美——宋画中的家具文化》等专著后的又一部力著。
《宋式艺术生活》
邵晓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50篇文章、200余幅图像构成七章,分别为政治与图景、皇家与审美、文人与情怀、主题与技法、世俗与气象、家具与起居、收藏与市场,以画入宋,从这些独特的视角展现宋式艺术生活的多姿多彩、活色生香。作者基于对宋代图像的系统研究,结合新视角、新手法和新材料,从细节入手,以华实并茂、文情通俗的语言诠释图像背后的事件,力求还原历史原境。恰如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所言:“这本特色读物从一系列独特视角展现宋式艺术生活的适情雅趣,并突出可读性、趣味性与形象性,这对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积极作用。”
宋朝国家政治措施映射出当时的艺术图景。第一章首先以《契丹使朝聘》为例,作者描述了这一时政画中契丹使来祝贺真宗生日的仪式盛况,其图像画面暗喻契丹与大宋两端的微妙天平,作者揭秘了创作背后的客观事实、缘由,以及隐藏在画中的政治密码。还对当时女子参观外国元首画展、宫廷画家马麟以理宗为原型创作伏羲像等现象做出阐释与论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代改善了科举制度,增强了对文人的礼遇,使得宋代的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宋真宗赵恒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甚至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官办美术学院”,科举考试之中,除了诗文策论,还出题命画,使文学进入了宋代绘画,并提倡“笔韵高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批画学之才。
第二章“宋朝皇家与审美”,讨论了宋朝自上而下从奢靡到简淡的审美转变。宋瓷的简雅之美,宋代工艺美术具以典雅平正的艺术风格,内敛天真,不事雕琢,以质朴取胜,给人清淡雅致之感。从当时文人画理论与简朴的理学观念可见,宋代服饰趋向于简洁儒雅,文人家具也讲究简练。从宋画中可见时人在视觉空间的布置上的灵活,这些观念在无形中又促进了宋代文人审美观的发展。在此时期,还出现帝王“兼职”做艺术创作和艺术传播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现象,几代帝王嗜画成癖。文人画家爱石成癖,宋代图像绘制与传播的繁荣,以及赏画、题画之风的兴盛,画像风格笔笔皆精准,“御画”“御题画”的出现,画家也分三六九等的现象,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