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张文良: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

发布时间:2023-10-24 12:40来源: 未知

编者按:2023年10月20-22日,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在黄檗祖庭福清万福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在论坛发表题为“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的学术论文,张文良教授在论文中阐述了黄檗隐元禅师与茶结缘的历史,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张文良教授论文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发表题为“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的学术论文

 

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现场

1672年(宽文12年)12月8日,在黄檗隐元禅师所居住的黄檗山万福寺松隐堂,以黄檗隐元禅师为首的十一位中日禅僧汇集一堂。是时,天降瑞雪。大殿僧房,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唯有野鸟掠过天空,啾啾鸟鸣,更衬托出寺院的静寂。虽然外边大雪飘飘,寒风阵阵,而松隐堂则充满春天的气息。炭火明灭,烹茶腾腾,而所饮之茶,则是从福建建宁府带来的“建谿之茶”。在中国寺院,茶会本来是日常参禅活动中常有的一种活动。大家在饮茶时,一边评品香茗,一边听大禅师开示。而今天的茶会则有特殊意义,因为大家不仅要品茶、谈禅,还要作诗,挥毫泼墨。在现场,隐元作诗五首,南源、高泉各作诗四首,其他在场的禅僧也各有诗作。一共留下二十六首禅诗。三百五十余年之后,这些墨宝仍然熠熠生辉, 散发着禅的魅力,目睹这些墨宝,不禁对有禅有诗、有茶有书的寺院生出无限的神往。

隐元禅师二十三岁时,在普陀山进入寺院修行。在寺院最初的工作就是“茶头”。“茶头”是负责在禅宗诸祖灵前献茶或寺院接待客人时煮茶待客。在《敕修百丈清规》中,大小茶礼有 150 余种,大体分为丧葬祭祀的茶礼和僧众活动的茶礼。如此说来,“茶头”的工作是修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做“茶头”的时期,隐元接触到茶,认识到茶在寺院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隐元曾留下“潦倒年来懒戏逑,无言竟日思休休。相知一滴曹溪水,买茗无钱骂赵州”的诗。“相知一滴漕溪水”,是说自己所修的禅与六祖惠能的南宗禅一脉相承。而“买茗无钱骂赵州”是一句谐谑语,因为无钱买茶,于是责怪赵州禅师为何让大家“吃茶去”?

在四十岁时,龚氏、夏氏仰慕隐元禅师的修行,在狮子岩建造一个茅草庵,供其修行。隐元与弟子性常、性乐、性善等在此隐居修行。这期间,他带领弟子在此“刀耕火种”“种薯蔬为食”,平常人难堪忍受,隐元却日常运石砌阶, 怡然自得。曾作诗曰:“寒岩除夕冷飕飕,莫谓爷贫累汝愁。得意梅花三五点,清香瘦骨傲王侯。”大有僻居山林,傲视王侯的气势。有僧来山上问,山中修行境地如何?隐元回答,能闻野鸟古音。又问,闻鸟声之山中人如何?隐元骄傲地回答,能与野鸟对话者,其悟境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