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让非遗文化闪耀南疆

发布时间:2023-09-13 16:27来源: 未知

成为一名讲解员后,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维吾尔族青年再努尔·阿布迪克日木更加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逐渐打消了从老家“跳”出去的想法。

  英吉沙,这个维吾尔语意为“新城”的地方,有“达瓦孜、土陶、小刀、模戳印花”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非遗古镇”。

  比拉力·图尔荪巴柯出生于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镇桑皮纸世家,从小跟着爷爷学习桑皮纸制作技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桑皮纸第十三代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非遗资源丰富、形态多样,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府公布了542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5项,有94项入选国家级名录,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麦西热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一大批印证中华文化历史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通过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越来越多的新疆青年发现家乡非遗文化之美。

  “非遗古镇”英吉沙

  再努尔·阿布迪克日木是英吉沙县“刀王故居”的一名讲解员,在这里,她向游客介绍刀柄造型各异、刀片花纹多样的英吉沙小刀。“刀柄除了常见的鸽子头造型,还有鱼尾、巴旦木造型等。”对于制刀的核心工艺淬火、锻打、开刃等,她如数家珍。

  “来当讲解员之前,我只知道这是家里常用的小刀。”再努尔·阿布迪克日木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父亲切哈密瓜时,一定要英吉沙小刀,他说很顺手、很好用。”

  英吉沙被称为“中国小刀之乡”,有400多年的制刀史。拥有29道工序的英吉沙小刀,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也被誉为“小刀村”,有80%以上的农民从事小刀制作、销售。该村现有55个小刀店铺,在店铺内从事做刀的工匠达200余人。

  90后青年阿卜杜拉就是土生土长的小刀村人。2019年,他在本村开办了小刀店铺。去年以来,他又在喀什古城新开了3家门店,近日还有来自上海的游客专门找到他的店铺选购英吉沙小刀。

  “家里五代人都制作小刀,我父亲只负责生产,小刀制作完成后都卖给店里。”阿卜杜拉说,店里生意很好,由于靠近刀王故居,这家门店今年的销售额已达到140多万元。

  “虽然村里都是小刀店铺,但同质化的竞争并不激烈。纯手工制作的英吉沙小刀每一把都不同,顾客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花纹、造型。”阿卜杜拉说。

  与小刀村毗邻的恰克日库依村被称为“土陶村”。4个月前,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学生阿卜杜拉·艾合麦提来到村里拜师学艺,他的师傅是土陶艺人伊马木·艾力,一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制作土陶的多道工序中,17岁的阿卜杜拉·艾合麦提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拉坯塑形,他还不确定能不能学会,拉坯塑形起码要3年才能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