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古老围屋再现光彩

发布时间:2023-08-24 23:38来源: 未知

 四面高耸的围墙、屹立四角的炮楼、敦实厚重的墙体……客家围屋,中国民居特色建筑,曾护客家先民数百年安居乐业。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龙南市,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围屋之乡”,保存有376座客家围屋。

  时移境迁,古老的围屋一度面临倒塌甚至消失的风险。龙南市系统实施围屋保护修缮行动,并推动活化利用,让一座座围屋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施抢救性保护

  “对围屋的保护修缮迫在眉睫”

  傍晚,走进龙南市南亨乡东村村下兴围,余晖倾洒在一垛垛斑驳的老墙上,围屋前的地坪上,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和玉米。

  晚饭过后,陈建东照例来围屋巡看。“看看老墙体有没有倒塌、墙面有没有脱落、屋面是否完好。”下兴围是下兴村陈氏家族的祖宅,作为围屋产权人之一和修缮理事会会长的陈建东,最关心的就是围屋的保存情况。

  客家围屋,即客家人建造的围合式民居。千百年来,客家人从中原迁徙他乡,兴建集家、祠、堡功能于一体的围屋建筑,聚族而居。

  时代变迁,一部分村民搬出围屋,但古老的围屋仍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敬宗祭祖、团结宗亲的重要场所。逢年过节,陈氏家族后代都会在下兴围祠堂举办祭祖、庆祝等活动。

  “我们现在看到的下兴围,是去年政府实行奖补政策后,对围屋外部进行整体修缮后的样子。以前,家族每年捐的几万块钱,仅够修缮祠堂用,无力顾及围屋其他部分。”陈建东说。

  “屋养人,人也养屋。围屋都是土木或砖木结构,长年不住人,加上风雨侵蚀、蚁虫侵害,年久失修,晴天怕着火,雨天怕倒房。”龙南市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平热爱客家文化,该中心也是龙南围屋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的主要牵头单位。

  2018年,潘平开始对龙南围屋进行田野调查,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实地走访完几座围屋再去上班。3年下来,他走遍了龙南的所有围屋,系统收集整理了围屋名称、地址、建筑年代、产权、损毁程度等信息。

  “过半围屋局部残损或严重残损,有的仅存遗址和仅存围名。”潘平眉头紧锁,“对围屋的保护修缮迫在眉睫,至少要先实施抢救性保护。”

  2021年12月,龙南市印发《龙南市客家围屋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探索建立客家围屋保护体制机制,重点实施客家围屋保护修缮工程,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客家围屋的活态利用。

  谁来保护?

  “形成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社会资本、产权人多方参与、多级联动的围屋修缮格局”

  事实上,2010年至2021年,龙南相关部门先后20次对15座围屋进行维护修缮,耗资3840余万元。然而,仅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唱戏”。《方案》鼓励围屋产权人筹资修缮,鼓励企业和乡贤等参与围屋修缮与利用,政府实行监管。龙南市财政两年安排2000万元,对每座完成修缮并通过验收的围屋按修缮资金的50%实行奖补,一座围屋奖补最高不超过50万元,以此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根据文保级别、保护利用价值、交通便利度等条件,《方案》把围屋分成五大类:一类为国家、省文保单位,有8座;二类为赣州市、龙南市文保单位,有34座;三类为城市规划区和工业园区范围内围屋,约60座;四类为交通主干道沿线和分布零散但保存较为完好的围屋,约120座;五类为其他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