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在中古中亚探寻唐朝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22 22:31来源: 未知

  中亚位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古往今来都是联通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早在魏晋之际,中亚粟特人便进入我国中原地区从事商贸活动,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约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在东来西往中,唐朝文化也被带进了古代中亚,进而影响中亚文化的发展。

  

  唐朝建立之初,即有中亚康、安、石、曹等国来献方物,主动与唐王朝取得联系。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又有史国来朝献。中亚诸国在唐初的朝贡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政治上他们是臣属于西突厥的。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唐军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乱,灭西突厥。此役过后,葱岭以东的西域、葱岭以西中亚至波斯的大量政权纷纷归附唐王朝。高宗遣使者在新归附之地广设羁縻州、都督府,中亚诸国也在其列。显庆三年(658年),唐朝设置安西四镇,进一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调露元年(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对安西发起军事行动,被裴行俭挫败。事毕裴行俭留安西都护王方翼镇守,使其修筑碎叶城以巩固对西域的防卫。根据《新唐书》中王方翼传记的记载,新修的城池“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这种“四面十二门”的构造是中国古代城镇建筑的典型特征,即方形围城,基本仿照长安城的建制。当时“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前来参观的胡人来自西域各国,宏伟的碎叶城想必给了他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参观的外族人增多,唐朝的建筑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访国城镇的修建。

  

  中亚地区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多使用金银器具。大食兴起后,逐步控制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不允许使用金银器,陶瓷制品于是大范围流行。中亚地区尤其是撒马尔罕的匠人开始模仿烧制唐朝的三彩陶器和白瓷。大食人将撒马尔罕仿制品以及中亚人从唐朝转运来的三彩陶器与白瓷均称为“撒马尔罕陶器”。撒马尔罕仿制的唐三彩与白瓷较为粗糙,沃萍坝陨冉霞虻ィ谌雎矶钡目脊欧⒕蛑新庞蟹⑾帧�

  至于图像文物中的唐朝元素,最典型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阿夫拉西卜遗址壁画。1965年,苏联考古队于阿夫拉西卜23号遗址发现多处绘有壁画的古建筑,其中1号建筑的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即著名的“大使厅”。厅内四壁均有斑斓的壁画,据学者考证主题分别是:西墙乃突厥武士和八国使臣,北墙为唐朝帝后图像,东墙为印度史诗,南墙则是本土粟特王新年出行图。关于北墙的唐朝帝后,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他们执政时期唐朝在中亚颇具影响力。

  画面上的唐高宗形象高大,正在苑中猎豹,狩猎是唐朝皇族经常举行的活动,符合当时的史实;武则天则被众宫女簇拥着乘于龙舟之上。意大利学者康马泰指出,武则天所乘龙舟上“龙”头的刻画参照了中亚鹰嘴狮身的格里芬形象,详加比照确实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不是中原固有的形象,可见绘画者或许没有到过中国,未曾见过唐朝的龙舟。至于画中人物的服饰,唐高宗戴幞头、穿长袍、束腰带;武则天与宫女梳双环高髻,着薄衫和红色条纹裙。粟特画工将唐朝服饰描绘得如此接近实际,可能见过相关的实物或图像,这从侧面说明了唐朝的服饰文化已经传入中亚地区。其他考古发现也提供了唐朝丝绸服饰等流入中亚的证据,中亚的穆格山城堡遗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穆格山)曾出土大量丝织品,其中的小窠联珠小花锦,就是典型的唐朝初年流行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