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各朝代犯人流放地在哪?

发布时间:2023-08-11 00:11来源: 未知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自题金山画像》里的名句。这是一首苏轼为抒发被流放过程中内心苦闷而创作出来的诗歌。在古代,像苏轼这样被流放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他们一般被流放到哪呢?

儋州东坡书院里的东坡铜像,头戴斗笠,身穿长袍,右手持着一卷书书卷,左手提着长袍,仿佛走在乡间小路 图源.pexels

恐怖的流刑

流放是古代世界将犯人押解到远离文明中心的地区的一种刑罚。古希腊时期,已经出现部分城邦用陶片放逐法将威胁城邦制度的本邦公民流放到外地的做法。根据《尚书》的记载,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流放这种刑罚。传说尧曾将共工流放到幽州,这便是上古时期中国实行流刑的典型案例。

虽然夏商周时期有流放这一刑罚,但它并没有作为一项严格的法律制度被确立下来。直到以法家治国的秦国统一天下后,流放才被作为一种正式的惩罚方式列入法律当中。

流放正式成为传统,直到近代也没有废除

唐朝以后,唐王朝将原先秦朝流传下来的流放刑罚更加具体化,根据犯人的罪行轻重来确定流放的地区。唐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矛盾尖锐,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越来越激烈,被判处流放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宋朝,由于宋朝不随意杀戮士大夫,流放作为死刑的替代刑罚被大量使用。因此大部分的被流放的著名文人,都出现在唐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