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从黄帝时代到明朝灭亡

发布时间:2023-08-11 00:07来源: 未知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共计三千两百余卷,约四千万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二十四史”被奉为治国安邦、建功立业、为人处世的宝典,曾国藩、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张舜徽都曾研读过此书。

其中,通读了“二十四史”的历史文献学专家张舜徽先生曾回忆说:

想起十九岁时读《资治通鉴》,日尽一卷,有时也可二卷,经过七个月的时间,将二百九十四卷的大书读完了,并且还写了简明的札记。后来年龄稍大,又发愿要通读“二十四史”,不畏艰难,不避寒暑,坚持不懈地认真去读。从《史记》到《隋书》,都用朱笔圈点,读得很仔细;从新旧《唐书》到《明史》,也点阅了一遍。整整花了十年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三千二百五十九卷的大书。

可见通读“二十四史”之不易。在《二十四史通识课》中,刘凯以二十四史中的篇目为线索,帝王本纪和人物传记为主,按历史时间顺序串联而成,内容涵盖了从黄帝时代到明朝灭亡四千多年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内容。该系列一共五部,《二十四史通识课——史记/汉书》为第一部,主要讲述了《史记》和《汉书》的内容,以及其所贯穿的从黄帝时代到王莽改制近三千年的历史。

以下内容节选自《二十四史通识课——史记/汉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二十四史通识课——史记/汉书》,刘凯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版。

“二十四史”究竟是什么呢?

2005年8月27日,对于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紫禁城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作为故宫百年大修的首批试点工程,位于故宫外西南角的宫殿建筑群,这一天正式宣告修缮竣工,并于同年十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正式向世界各地的游人们开放。

这就是武英殿,五百年来它第一次向世人展露出神秘的面容。

武英殿位于太和殿的西南方,太和门以西。从名字上看,武英殿似乎应该和“武”关系比较紧密;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武英殿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清朝,始终扮演着国家文化重地的角色。

清朝的前几代皇帝普遍有个癖好,就是修书,而且修起来没个完,从康熙一直到乾隆,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年。中国古代的传统,是“盛世修典”,当时号称“康乾盛世”,既然是盛世,修书编书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清朝的康雍乾三代帝王却把“修典”做成了一件长达百年的文化盛事,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计数。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真算得上是一幕古今之奇观了。

今天的图书出版,离不开出版社和印刷厂,出版社负责编辑审校;印刷厂负责印刷装订。清朝亦是如此,武英殿恰恰就扮演着皇家出版社兼皇家印刷厂的角色。

这里所讲的“二十四史”,就是武英殿出版印刷的,并通过乾隆皇帝御批钦定,正式公之于世,故而也被称作“钦定二十四史”。

提起“二十四史”,恐怕没有哪个国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让你说出“二十四史”具体有哪些,除了攻读历史专业的人士,普通人能回答得上来的恐怕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