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精髓 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09 00:01来源: 未知

 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在于其能以日用而不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心,以文化人、移风易俗。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廉洁理念、廉洁政治、廉洁思想、廉洁行为、廉洁习惯、廉洁规范、廉洁制度设计、廉洁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评价等要素的总和。在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础上,廉洁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树立廉洁理念和信仰、提倡廉洁精神和价值、营造廉洁环境和氛围,推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范围,既面向党员、干部群体又面向整个社会,既注重廉洁政治、廉洁从政和廉洁政府的建设,又注重公民廉洁素养的培育和社会廉洁风气的养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重点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夯实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实现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意见》要求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进而织密倡廉促廉、反腐防腐的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历代廉政建设的思想、制度、实践所形成的廉政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也是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汲取崇德尚廉、廉为政本等传统廉政文化精华,有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的思想虽然远远超出了廉政文化的范畴,但却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中国古代廉洁政治建设的价值归宿。“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百姓安则国家安。孔子把“足食,足兵”看作百姓信赖国家的前提条件,倡导为政者富民、重民。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执政者重在赢得民心,“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体现了爱民如子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体现民本思想的古诗文,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自觉抵制腐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筑牢廉洁文化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