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古代印刷术中蕴含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07 00:30来源: 未知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免除了人们抄书之苦,减少了错别字,降低了书籍的价格,对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人类制造精神文化产品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是举世公认的一项重要发明。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已经有复制的思想和技术出现。在上古时代,古人已经用“二”字表示两倍,用“副”字表示复件,商代开始使用印章来表示权威和郑重,西晋开始在木版上雕刻道家符咒和佛教佛像,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拓印技术以复制碑石上的儒家经文,这表明印刷术出现之前就存在古典复制技术。在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标志着印刷术的正式出现。

  中国古代印刷术蕴含着打破常规、持续改革的创新精神。雕版印刷的主要原材料是版材、墨和纸,主要程序是在版材上反体雕刻,在雕版上涂墨,再将雕版翻印到纸张上,这些材料和技术都不是突然出现的。用反体字刻出印章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代,用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印染技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唐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字典、历书等面向大众的印刷品开始出现,五代十国时期朝廷开始主持刊行士子必读的儒家经典。北宋再次统一了全国,南北经济和科学文化融汇在一起,印刷品扩展到涉及诸子百家的所有领域,以及社会经济领域,印刷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这时出现了印刷术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活字印刷。活字印刷使“死”的印版变为“活”的印版,减少了刻书需要的版木和时间,缩短了印版的生产周期,提高了印刷效率,标志着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

  活字印刷是雕版印刷的革新,活字可以看作是只含一个字的雕版。到了北宋时期,铸造、镌刻等技术被运用到活字制造中,创造了金属活字,带来了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印刷术中的创新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