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用雕塑铸造文化交流之桥

发布时间:2023-08-07 00:30来源: 未知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视觉艺术是直观生动、便于传播的世界通用语言,可以有效承载、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实现以情感人、以文载道、以艺通心。中国现代雕塑,在吸收外来艺术语言的同时,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成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将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雕塑是建构国家记忆、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刘开渠《胜利渡长江》、潘鹤《艰苦岁月》、沈文强《孺子牛》等经典雕塑,记录着历史足迹,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意义。近年来,许多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加强艺术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在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实施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中,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艺术家,不间断地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写生,历时5年,完成一批有特点、高质量的创作。像吴为山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塑造了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跨时空相遇的场景。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不仅展现了两位艺术巨匠的智慧与风采,也寓意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关联,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新时代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只要在现实的各个维度中捕捉时代脉搏、抓住创作契机,雕塑的厚重便不只存在于物理空间,同时也将存在于历史时空中,从而赓续中华文脉,将真善美传递至未来。

  优秀的文艺创作,往往反映着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桥”和“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发明,也是具有共识性、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作为交通媒介,各式各样的桥和船,连接起不同地域的人们,拓展了文化交流对话范围。作为文化意象,文艺作品里的桥和船,鲜明而灵动,成为融通中外、加深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载体。桥和船所具有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与审美价值,启迪着许多美术工作者,也为我的艺术创作带来宝贵灵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不断扩大创作视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精髓,创新艺术语言,发挥雕塑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助力跨文化交流。比如,大型雕塑《丝路金桥》即依托“桥”这一世界共通的文化意象,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语境,选取1400多年前建成的赵州桥为原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发,用约两万块“琥珀金砖”搭建起一座联通中外的艺术之桥。《丝路金桥》连续成为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主会场的标志性景观,通过艺术之美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