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社畜们”还在这样打工
发布时间:2023-08-05 23:58来源: 未知经过了一上午的忙碌,终于到了午休时刻,你再次感叹,当个社畜为什么这么辛苦,这个班难道就非上不可吗?甚至有时你会忍不住质疑,我现在做的工作真的有意义吗?几百年之后还能留下任何我存在过的痕迹吗?
说不定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两千多年前“社畜们”的工作成果,直到今天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比如,你现在仍然能在博物馆中看到那些古老的人工制品,甚至是大名鼎鼎精美绝伦的国宝级古董,比如长信宫灯,比如明代成化鸡缸杯。
我们惊叹于这些迷人器物能跨越时间的精巧时,很少有人能想起,其实这些东西在几千年前也是当时“社畜们”的KPI和打工日常。当时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辛劳,疲惫,重复,没想过这些渺小的痕迹最终会留存多久。
这些两千多年前的打工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秦汉工匠。两千年的“社畜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他们也有试用期考核?他们也需要完整每个季度的固定KPI?他们也有年假和调休?李安敦在著作《秦汉工匠》中这样说道,“没有一件古物造出来时就是为了摆入博物馆橱窗的。”
问了这些问题之后,透过《秦汉工匠》这本书,我们或许能对秦汉时期男男女女“打工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说不定你今天做的繁琐日常,正在某个远方被惊叹和珍视。
打工环境
女工、男工在作坊里工作。实际上,作坊是一个流动和灵活的概念,因为不管在固定的场所还是在临时工地,只要兼具必需的材料和劳动力,就会形成作坊。秦汉时期,工匠的作坊一般称为作室。例如,汉都长安未央宫生产区的入口称为作室门,这其实是未央宫的侧门,远在正宫门之外,也远在皇帝的视野范围之外。秦代至西汉初期,官营作坊的正式名称是“工室”(artisan chamber)。
通常,它简称为“工”,根据其生产规模和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理解为“作坊”或“工厂”。本书屡次提及的著名皇家作坊是蜀郡西工(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另一个更古老但较少提及的作坊是作府。时至今日,这个词仍可指青铜礼器和玉器的生产及储存场所。作坊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些作坊露天而建,而其他作坊则设在室内(作坊名带有“室”字做后缀)。
显然,没有任何一处秦汉时期的作坊能完好地保存至今,供人研究,能反映秦汉时期作坊的图像也相当稀缺。不过,少数汉代明器,以及画像石和砖,还是比较确切地呈现了作坊的形制。洛阳附近的东汉墓葬出土了一件完好的建筑明器,应该是一座小型酿酒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