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他酒后写出的神作,下落成谜

发布时间:2023-08-06 00:00来源: 未知

王羲之醉了。

他铺开一张蚕茧纸,手握一支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即兴挥毫,写下一纸行书。

这一天,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三月三,上巳节,有“修禊”的习俗,即临水而祭,濯除不洁。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以文会友,与谢安等四十余位文人雅士齐聚山阴兰亭。

众人坐在蜿蜒的溪流边,将酒杯放入溪中,顺流而下,酒杯在谁面前停下,谁就要饮酒作诗,此为“流觞曲水”

群贤吟咏,诗兴大发,当场将所作诗篇编成集,并由王羲之亲笔作序。

会稽山间,王羲之醉笔写成的《兰亭序》(也称《兰亭集序》),跨越了1600多年的时空,始终是中国文学与艺术的一座高峰,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版《兰亭序》都是摹本,唐代以后,《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至今成谜


▲[唐]冯承素摹:“神龙本”《兰亭序》(局部)。图源:网络

 

1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离不开其头号粉丝李世民的追捧。

唐初,李世民为秦王时,偶然间看到了《兰亭序》的拓本。

史书描写李世民的反应用了两个字——“惊喜”

正是这个“惊喜”,改变了《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隋唐以前,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齐名,合称“二王”,但《兰亭序》的书法成就鲜有人提及。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是个文艺皇帝,收集了大量“二王”书法作品,但梁武帝晚年昏聩,酿成“侯景之乱”,他收藏的“二王”真迹大多毁于战乱,所剩无几。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尽价购求”二王墨迹,也只得到王羲之真迹五十幅。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崇拜王羲之,他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于是,李世民下诏在全国高价求购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流落四方的墨宝一时齐聚京城,却唯独不见《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