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这些“两地分居”的

发布时间:2023-08-06 00:00来源: 未知

公元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一个月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内廷文物进行了清点,据清点报告记载,故宫的文物中瓷器最多,其次是书画,还有不同数量的金器、铜器、玉器等收藏多达117万件。次年,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

1931年,抗战爆发,东北沦陷。随着日本关东军逐渐逼近北平,北京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部分文物分批南迁。从1933年至1944年,1.3万余箱故宫书画、铜器、瓷器、精品玉器及图书善本,颠沛万余里,最终奇迹般地化险为夷。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局势剧变,两党关系恶化,1948年底,国民党着手将当时收藏在南京的文物装箱运走,就这样大陆的珍贵文物开始流向台湾。几十万件华夏瑰宝漂流、离散,也让一些国宝“一分为二”,如今天各一方、隔海相望。

01

《清宫鸟谱》

——国宝小档案——

《清宫鸟谱》又称《仿蒋廷锡鸟谱》,是一套描绘鸟类的珍贵画册,共十二册。其中第一至四册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五至十二册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宫鸟谱》无论是从画作价值,还是在其他研究领域的价值,甚至其政治价值都相当之高,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但或许有人不知道,其实这本画册,居然是个“明目张胆”的仿品。

《清宫鸟谱》的原作者叫蒋廷锡,是康、雍朝重要的词臣画家,官至大学士。他擅绘花鸟,并在与宫内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画技法,故其花鸟画既像宗法恽寿平的没骨花鸟,讲求设色施墨,不见笔痕线迹,又参用西洋画法,注重物体的明暗、透视及写实的视觉效果。

蒋廷锡曾经不断地向朝廷献上画作,仅被《石渠宝笈》著录的就有数十件,其中以《鸟谱》深得皇室尤其是乾隆皇帝喜爱,还将它藏入紫禁城东六宫区内的御书房内,以便随时观览。乾隆十五年,乾隆帝命朝画院供奉张为邦和余省,对蒋廷锡的原作进行摹本增减修正,才有的如今这套珍贵画册。至于原画,因为一些原因而流落民间,失去踪迹,世间上仅存的完整鸟谱图,便只剩下这个仿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