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创新典籍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3-08-05 00:08来源: 未知前不久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项名为“故纸修复师·碎丹青”的互动解谜游戏受到年轻人欢迎。观众受邀以“古籍修复工作者”的身份进入互动体验,根据互动终端给出的逻辑和剧情,在遍布《楚辞》《黄河舆图》《永类钤方》等古籍的展陈空间进行探秘、推理。整个解谜过程环环相扣、充满趣味,将丰富的典籍知识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全新角度呈现,为观众提供了一次独特的“古籍奇妙游”。
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中华典籍,是前人思想的宝藏、先贤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由于所述所记的年代久远,典籍在今天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晦涩难懂、深藏高阁。但是,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平台正在改变这一印象。典籍数字化、智慧化应用的持续推进,不仅让典籍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解决了“藏”与“用”的问题,不断激发典籍生命力。
典籍数字化突出的成果就是一批数字化平台的涌现,让不可再生的典籍获得数字生命,在“云端”安家永驻。不久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6家单位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古籍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成果,至此全国已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13万部(件)。数字化让典籍从深藏高阁飞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资源。学者借助检索工具,可以将数据库中典籍内容“一网打尽”、尽收眼底;对普通读者来说,技术应用也有助于实现古老典籍内容的当代转换,降低阅读门槛。去年10月,数字古籍平台“识典古籍”上线,依托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实现字典释义、文白对照、繁简转化等,助力中华典籍数字化整理,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目前,识典古籍平台已上线1200余部古籍。
典籍数字化不仅仅是将“书”放到网上方便查阅,更是要发掘典籍中的内容,创新典籍的更多打开方式。典籍中蕴藏着庞大的知识体系和大量的历史故事,还蕴含着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只有把这些文化资源开掘出来,与当下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当下受众审美趣味相契合,才能实现从知识共享到知识服务,实现典籍内容的“活”起来,从而让更多人走近典籍、了解典籍。
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字”从遇见你》《画里有话》《此画怎讲》《穿越时空的古籍》等文化节目和纪录片汇成一股清流,深受观众喜爱。借助新型视听技术,这些作品或让今人跨越千年与古代先贤对话,或让古画从二维到三维、人物故事跟着动起来,或将典籍中的衣食住行复刻眼前,视觉化再现古代社会……所有这些,都推开了通往典籍世界的一扇扇趣味之门,让典籍从文字文本变成生动丰盈的视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