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锁”之间美若浮雕
发布时间:2023-07-23 15:11来源: 未知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中见粗犷、精微中见巧思……
在青岛即墨,有一种传承了几百年的单线织绣技艺,其基础技艺源于鲁绣,与即墨西北地区的“小扣锁”结合,又吸收了欧洲在纸上绣花、抽纱等工艺特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一针网、二针网、三趟布、四角花、缠柱代锁、搁边、代边等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工艺的完美融合,在国际市场更享有“抽纱瑰珍”的美誉。
早在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便已广泛流传“绣花”和“小扣锁”的技艺,在布面上的刺绣称为“绣花”,这部分绣完后,在布的反面按照图案把布镂空,再用针线把镂空的部位连接起来,这一工艺称为“锁绣”,又叫“小扣锁”。
传统的刺绣图案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花卉等为主,即墨花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图案,形成了上百种图案样式,呈现出几何图形之美、对立统一之美、中西合璧之美。2021年,作为鲁绣的一种,即墨花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这几年订单量增加不少,除了出口,国内的市场也逐步打开,这都得益于即墨花边的不断创新发展。”青岛国华工艺品公司董事长王军是土生土长的即墨人,其外公是20世纪20年代创办私营花庄的第一代传承人。
跟随王军的脚步,记者来到即墨花边专业博物馆,只见墙壁两侧展示着从古到今的各类花边绣品。在展厅中央,是一幅曾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的“平安如意”(台布)。该作品以花瓶为主要创作题材,图案共布局12个立体而圆润的花瓶,整幅绣品端庄大气而不失灵动高雅,且拥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据了解,这幅作品由即墨4位工匠用时5个多月协作完成,令人称奇的是,整个作品看起来仿佛出自一人之手、一根线从头贯穿到尾,花边各部分拼接的地方看不到任何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