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油画艺术何为?
发布时间:2023-07-12 01:06来源: 未知今天中国油画的发展在面对图像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已然超出我们以往的视觉经验,它们交替而互动,为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使本土油画创作面临多重的挑战。如何努力回到绘画语言本身,建构中国油画的深度与标准,同时关注时代的风貌?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在探索交叉学科发展的同时是否对传统学科内部的继承性发展问题有充分考量?近日,在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美术院校的油画家、教育工作者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在基础教学中注重本体语言研究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无所不在的世界,只要一部手机,人人都能轻松地索取图像、制造图像。如此环境之下,图像对于绘画的影响也超乎想象,而与图像有密切关联的油画创作的图片化倾向从积极的方面讲,图片的介入打破了油画旧有的传统审美惯例,拓宽了创造的空间,也为油画艺术语言的当代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但油画是一个有历史、有深刻内涵的画种,油画创作中的图片化倾向又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近些年的全国大型油画展、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和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展可以看到三个尤为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追求图片的审美形态,画得和照片一样;二是将图片极端地平面化处理,使作品变成装饰画;三是运用电脑处理图片,产生各种异样图形再复制到画布上,等同于电脑画。
“如果油画创作过程抛弃传统审美,只是简单地从图片到图片,发展下去只能是寻求新颖与刺激,在形式创造的浅层表面上循环往复,绝无可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图片化也会逐步消解油画独立存在的价值,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归传统、研究传统。”在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刘仁杰看来,要在油画创作中强调“绘”的重要性,借以引导画家重视油画本体语言的表达,提升油画创作质量。同时,要重视艺术教育,由于美术类学生的考前专业训练就是临摹、运用图片,考生的艺术审美也基本建立在图片审美上,对油画所知甚少。因此,油画专业的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究竟如何建立学生的油画思维,显然要由专门的教员、系统的设课来解决这个问题。刘仁杰认为,要把油画基础教育和素描、色彩、创作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油画基础教育的设课应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油画作品欣赏课,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技术风格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其内在结构、成因和特点,并以有选择的临摹来提高学生的油画审美意识,以对西方传统油画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有准确的把握。二是油画材料技法实验课,专业传授油画各种类型用油、颜料、画布基底、画笔、画刀等工具材料的使用特点、性能、产生的效果等,还有油画的层次肌理、色彩运用技法等内容。通过学习,有效建立油画思维,体验感知油画的独有魅力,真懂油画、真爱油画,才能发自内心去努力追寻。当然,一切认识传统、研究传统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返回传统,而是从传统中吸收有益的元素,以新的姿态重新开始。”刘仁杰说。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是中国油画发展呈现出的总体特征。而油画语言的研究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推进,则是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油画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将是形成中国特色油画的主要途径。
浙江作为中国油画的重镇之一,在当代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中国油画现阶段的问题,提供了“浙江经验”或者说是“国美经验”。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推出了“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2022年在杭州举办了“艺者风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两个大展集中展现了浙江油画百年来在创作实践与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以及发展路径,呈现了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展览的“传习篇”中,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呈现了自建院建系以来的教学与创作实践,特别集中展示了油画系开展工作室制教学的状况。其中,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正是中国美术学院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具象表现绘画研究与实践的延续,即借助西方当代哲学现象学的研究,以写生的方式重返艺术源头,从观察与表现、体验与体察等系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开展具象表现绘画的教学与艺术实践,为传统学院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牢牢把握写生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方式,赋予写生以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新意义,从思想认识层面重新塑造绘画的价值,如此便形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在素描教学以及油画研究方面的特色,成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面对图像时代如何作为,在教学与研创开展中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个重要策略。
另外,近些年来,浙江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创作队伍,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等创作活动中,无论是作品入选数量还是质量均有突出表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原院长何红舟介绍:“通过这一系列创作活动,中国美术学院以团队参与创作,在创作集体与集体创作的氛围中提升创作质量,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多年来磨砺油画语言的成果,实现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同时,以创作反哺教学,实施‘一工工程’,将美术学各专业方向的第一工作室作为坚守传统血脉的阵地,建设核心课程,从而实现工作室之间‘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学优势。”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学院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形成的实践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油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国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