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神性面具之下的毕加索
发布时间:2023-07-12 01:04来源: 未知今年正逢毕加索逝世50周年,“毕加索,面具之像”近日在位于上海安福路的塞万提斯图书馆展出,展览从五位摄影师的视角进入毕加索的个人世界。同期在上海展出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也与毕加索息息相关。两展期间,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馆长何塞·莱布雷罗·斯塔尔斯(José Lebrero Stals)来沪,讲述他所理解的毕加索。
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于2003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马拉加是毕加索出生之地,对于艺术家而言,有象征和回忆的意义。”斯塔尔斯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将上海正在进行的多场展览与毕加索的艺术串联。并认为,毕加索给后世艺术家的启发是不能被局限的,要不断尝试和改变。
“他是神。他应当懂得要想成功必须不断伪装,于是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张面具都被他戴在脸上……这位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 西班牙著名小说家皮奥·巴罗哈(1872-1956)在描绘毕加索时如是说。
此次展览正是由“面具”切入,汇集了毕加索戴着面具的相片。由此窥见其生活与轶事,一个充满幽默和欢笑的“面具之像”由此展开。
这些作品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年过七旬的毕加索居住在法国南部海边城市戛纳,当时纪实摄影的出现使得图片杂志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毕加索很快意识到,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家,需要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来提升个人声誉和社会知名度。因此,毕加索破例向五位摄影师开放了自己的别墅和工作室,展示自己的个人成就以及生活中有趣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