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汉服藏美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穿衣的时尚标志

发布时间:2023-07-12 00:55来源: 未知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在这段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里,原本大一统的中华大地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汉族与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之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礼崩乐坏,但也加速了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汉胡服饰交融的步伐。

原文作者 | 何继丹 孙虹

从公元220年至589年是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在汉服历史上是破立并举的时代。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中正”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从色彩上定制了官位高低,一目了然。此制历代沿袭,直至元明。同时,魏晋时期打破两汉等级森严的冠服制度,如不论文武官员平民百姓,皆以幅巾束发,取代了以往拘谨的冠帽,一时间各种头巾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魏孝文帝全面强推汉化改革,从礼俗、语言到服装一律汉化;同时,北方民族的短衣装束袴褶,逐渐取代了以往的深衣袍服,成为民间的主流服装。北朝末期,脱胎于鲜卑帽的幞头首现雏形,开创了我国男装独特的首服标志,此后流行一千余年。

以下内容选自《汉服藏美录》,较原文有删节修改。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汉服藏美录》,何继丹、孙虹 著,花城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魏晋时期的时尚标志

图中七贤,散发袒胸。衣宽袖广,飘逸如神仙。竹林七贤砖刻(部分),一九六○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古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汉服藏美录》内文插图)。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里,读书人永远是引领风尚的精英阶层。战乱时期的魏晋文人更是当仁不让,他们把自己对时代的不满以狂狷的形式发泄出来,吃毒药,着宽袍,咆哮山林,纾解郁闷……在他们夸张的服饰的引领下,以往礼制严谨的冠服制度不再流行,拘谨的套装形式逐渐被“褒衣博带”所替代。自由自在的宽衫大袖,成了魏晋时期的时尚标志,先秦至汉代的深衣制自此已基本消失。

这幅作品即以当时享誉民间的七位放浪形骸的士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为刻画对象,描画了他们身着大袖宽袍,披发跣足,于竹林之下饮酒放歌,纵情恣意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