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让古城留古韵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3-07-05 01:39来源: 未知

 城外,车水马龙;城内,古韵悠悠。漫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老城区,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有厚重的历史记忆。

  库车古称“龟兹”,是镶嵌在天山中部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一块美丽的绿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库车拥有热斯坦、萨克萨克等五个历史文化街区,有180多户80年以上的古民居。

  如何留住历史记忆?如何让古城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记者日前在库车进行采访,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新做法,感受千年古城散发的新魅力。

   拯救老屋突出一个“原”字

  走进库车市老城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技术人员正在指导木匠对一幢幢古民居开展修缮保护工作。工匠们有的用麦秸泥修补墙体,有的用凿子在木头上雕琢几何图案,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工匠们的修复,部分古民居原本倾斜的房梁、坍塌的墙壁得以复原,清新古朴的风貌初显。

  刚刚修复完工的吾玛艳·阿西木民居在街上静静矗立。民居面阔四间,进深两间,正面墙体檐椽上方用飞椽,出檐深远飘逸,正面垫板做了透雕处理,房子的菱格窗与前部雕刻相映成趣。

  “吾玛艳·阿西木古民居,进深前一间采用清官式建筑抬梁式结构体系,檩梁关系清晰,是库车古民居中为数不多的汉式梁架建筑实例。进深后一间的角柱、屋檐及屋顶采用当地做法,高耸的二层立柱间可做木肋,为鸽子笼,由杏干架做支撑,是汉式建筑与当地建筑的有机结合。房屋有130余年的历史,充分体现了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承担民居改造任务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豪杰介绍。

  马豪杰说,这次的“拯救老屋行动”创新保护模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房屋进行修缮,修缮突出“原汁原味”,留住古民居的文化底色,重现古风古韵。

  目前,库车市古民居建筑面积约83.6万平方米。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中一些建筑已经残破,甚至面临倒塌的风险。为做好老街区、老房屋的保护,库车市启动“拯救老屋行动”,一期项目选取35栋文物及历史建筑开展修缮加固。

  “依据其自身价值、人文环境、历史地位等不同因素,我们将对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的古民居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通过编制保护规划和维修保护方案,建立一套科学标准进行维修保护。”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办工作人员顾省宁对记者说。

   文化传承突出一个“活”字

  炎炎夏日,来到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龟兹小巷”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巷入口,五彩斑斓的油纸伞在日光映照下透射出斑驳的影子。门口的综合商店里,库其艾日克社区居民热依汗古丽·艾克木正忙着向游客推荐民族服饰。

  “来旅游的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很多,租一套衣服一小时25元,今天已经租出去20多套,净收入500多元。”热依汗古丽·艾克木告诉记者,古街区改造让她实现了再就业,政府减免了店铺租金,现在每月经营收入能达到15000元左右。

  走进小巷深处,中原风格的四合院、三合院错落有致,在色彩鲜亮的木门、古朴的菱形窗格、特色庭院花卉映衬下显得格外恬静舒适。

  “小巷汇集了特色饮食、特色建筑、民族服饰、歌舞乐器、瓷器陶艺、地毯丝段、人文景观、特色花卉等,呈现了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特色物件为小展品的时空隧道。”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主任玛依努尔·艾海提边走边介绍,游客们走进“龟兹小巷”恍如穿越时空,身临这片热土,触碰那经久不衰的古丝绸之路的脉搏,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