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免死铁券,稀有还是泛滥
发布时间:2023-07-04 01:32来源: 未知在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中,免死铁券是比尚方宝剑还稀有的“神器”。但不少人又认为它不过是块废铁,是皇帝忽悠功臣的笑话,甚至被视为“催命符”。
免死铁券出自汉高祖刘邦之手,在击败项羽后,刘邦命人将自己对众功臣许下的誓言“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即“丹书铁券”。然后装入金匮,收藏在宗庙之中,以示自己和汉朝将不背承诺。
经历南北朝大乱斗后,丹书铁券的功用愈发被皇朝所看重,因此也变得更为华丽。朱砂填字被改为黄金镶嵌,并且铁券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功用。不论犯下何种死罪,凭铁券可免死(有具体的次数限制)。
现存国博的唐代“钱镠铁券”上就书明了“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赐柴氏铁券,除了赐予免死,还给予柴氏后人即使犯罪也不加刑的特殊待遇。
因功用逆天,所以隋、唐、宋三朝颁发出去的铁券非常少。也是这一时期,免死铁券成了人们眼中稀有程度超过尚方宝剑的神物(宋代几位皇帝为过眼瘾,都让钱氏上呈过祖传铁券),没有“从龙之功”连想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这个神器又是怎么沦为人们眼中的笑柄和“催命符”呢?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明朝后,如何分配利益、大封功臣就成了他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太祖效仿钱镠后人所持的铁券,为功臣们制作了“开国辅运铁券”,同时太祖也为明朝的铁券打上了自己的鲜明烙印。
甲寅,初制铁券。时上欲封功臣,议为铁券以赐之,而未有定制。有言台州民钱允一,吴越忠肃王镠之裔,家藏唐昭宗所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准其式而加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