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传统戏曲 展现“百变”新样貌

发布时间:2023-07-04 00:58来源: 未知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独具风采。随着社会变迁、技术变革,戏曲之美不变,却有了新IP、新的舞美创意、新的表现形式,以及互联网、博物馆等新的舞台。传统戏曲如何“圈粉”年轻人,走好守正创新之路?本期光明视野,我们一起听几位戏曲人聊聊他们的所感所思所为。

 

怎样让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我所在的武汉汉剧院近年来尝试了不少新的演出模式。比如,以汉剧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为契机开展汉剧普及工作;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黄鹤楼景区演绎经典汉剧剧目;与武汉博物馆联动,打造《贵妃醉酒》沉浸式演出。这些尝试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汉剧。

2015年春节,我和汉剧院一行26人带着两台根据莎士比亚名剧改编的新汉剧《驯悍记》和《李尔王》,前往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进行文化交流。现场没有话筒、音响设备和灯光效果,全靠本嗓天籁和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深深吸引了学生们。这两部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熊杰平和方月仿两位老师的改编,他们保留了部分原著中的句子,使得剧本既“原汁原味”,又充满汉剧韵味。

 

传统戏曲与人文景点的融合是我们的又一探索。在黄鹤楼景区内,我带领演出团展演汉剧经典折子戏《八仙闹海》《盗仙草》等,让各地游客看到400年汉剧的独特魅力和武汉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样的驻演也让剧院95后、00后演员有更多表演机会,在舞台上学习、成长。而他们年轻、大胆、有创意,更了解现代社会流行趋势和年轻观众喜好,他们对传统剧目的想法总能给我许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