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传承弘扬妈祖文化 促进两岸民心相通

发布时间:2023-06-25 01:58来源: 未知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伴随“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弘扬,形成以妈祖信仰为主线,以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载体,融合并衍生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成的一种特色文化,是集中华儒释道文化与海洋文化之大成的一种活态文化。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祖地,经过不断分香,妈祖庙分布在中国大陆22个省市450多个县,既大量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也不乏湖南、贵州等非沿海地区。除了数量众多的庙宇修建,一些地方还积极开展妈祖祈福大典、妈祖诞辰日纪念大会、春祭妈祖大典、妈祖羽化升天纪念大会等节事活动,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和“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等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妈祖文化园区,发展文旅产业,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效应。

  妈祖文化也已深入到台湾民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在台湾,来自大陆分香的妈祖宫庙超过2000座,形成了有形文化资源的博物馆式保护开发和无形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并重的传承弘扬模式。“三月疯妈祖”是台湾每年农历三月规模最大的民间信仰活动。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文化一脉相承。两地传承弘扬妈祖文化,既有文化习俗、庆典流程的共通性,也有各自的特色做法,但都集中统一在对妈祖文化的高度认同,体现在“立德、行善、大爱”核心精神的沿袭践行。

  妈祖文化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妈祖文化具有民间性和包容性,能够促进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日益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文化活动趋向规模化。两岸在妈祖文化交流互动中,都借助各种创新载体,集聚文化资源,共同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活动。比如,2017年,湄洲妈祖暌违20年后再次巡台17天,游历台北市等11个市县,驻驾(驻跸)91个宫庙,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人潮如涌。2023年4月底,鼎台妈祖文化节暨前岐天后宫重光20周年庆典活动在福建福鼎举行。5月,第十五届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南沙天后宫举办,众多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等各地的妈祖文化机构代表及当地信众齐聚参加。

  交流领域趋向多元化。妈祖文化交流参访事项不仅涉及谒祖寻根、缔结友好宫庙、赠送妈祖像、营建修缮妈祖庙宇、举办巡游活动、举行祭典仪式等,还包含商谈筹办研讨会、展览、文化节、旅游节等会议与节庆活动,借助妈祖元素实现两岸在经济社会层面的多向互动与融合。2019年,《莆田市湄洲岛——金门县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湄洲岛同台湾高雄市等10个县市宫庙代表达成“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共识。2022年《第七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宣言》发布,着力拓展海洋、旅游、经贸等领域合作。福建多地举办妈祖文化与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及其系列活动,以妈祖文化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吸引台青投入大陆乡村振兴事业。

  学术研究趋向专题化。近年,妈祖文化研究多点开花,涉及人类学、传播学、宗教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等机构相继成立,为两岸交流学术、增进共识提供了重要平台。依托这些机构,两岸学者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编撰《妈祖文化志》《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治理视角》等文献资料、文化典籍,对两岸共同传播弘扬妈祖文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增进两岸同胞中华民族认同

  妈祖文化与中华民族认同建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关系。妈祖文化是两岸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两岸普遍的价值追求,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向心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引导作用,对促进两岸同胞民心相通、心灵契合的价值意义非同寻常。其超越阶级阶层、地域限制、党派意志和意识形态的特质,架构和平稳定文化桥梁的特性,为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起到重要作用。

  以妈祖文化认同推动两岸中华民族认同,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既激发妈祖文化的内在活力,又实现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挖掘以妈祖文化提升中华民族认同的理论渊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凝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认同的思想基础。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弘扬妈祖文化,让两岸同胞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