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后疫情时期佛教如何促进社会和人道主义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06 17:13来源: 未知
2023年6月1日,第18届联合国卫塞节国际佛教大会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清远法师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做论坛分享。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清远法师演讲内容如下: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给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带来了威胁和伤害,也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影响。佛教作为世界性的传统宗教,在后疫情时期如何对促进社会和人道主义发展做出贡献,是当下值得思考和应当面对的问题。谨提出以下三点思考作为分享。

一、加强生命关怀与精神慰藉

长期以来,人类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口腹之欲,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佛教的智慧与慈悲告诉我们,万物皆有灵,在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要爱护其他生命,共同维护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多元和谐的生存环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自然资源被大量开发使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果循环,大自然难以承受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因此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与灾难,人们不由得产生出恐惧、焦虑的情绪。与此同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使人们在日复一日繁忙压抑的生活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紧张与情感空虚,心灵无所寄托。佛教可以从因缘观、慈悲观、宇宙观等不同的视角,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诠释,指导痛苦的人们消除恐惧,化解嗔恨,解脱烦恼,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启迪智慧,净化人心。

二、关注生活体验与文化感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生活体验和文化感受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生活压力和过去几年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逃脱现实的意念愈发强烈。回归自然、质朴、简约和恬淡的生活,成了人们内心的憧憬与奢望。佛教推崇少欲知足的简朴生活,清净的寺院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驻足的地方。禅修静虑可以使人们放下烦恼和杂念,清除内心污染,从喧嚣的尘世中脱离出来,净化身心。佛教有着崇俭戒奢、节俭惜福的理念,反对过度占有和铺张浪费,这些思想与当代社会所推崇的绿色消费有着共通之处。

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也为中国本地的茶文化注入了清正和雅的理念,继而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禅者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回归本地风光;茶者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两者的融合让人体会到佛教的苦谛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茶不仅作为助修之缘、养生之道,且可以藉教悟宗,彰显佛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平常心是道。茶禅一味的理念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将佛教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品茶中感悟生活,在论道中获得法喜。

在后疫情时期的环境背景下,佛弟子们当继续以全新的视角与不懈的努力,探索佛教文化的传播路径,拓展佛教文化的传播手段,丰富佛教文化的传播形态,为社会大众提供佛教特有的精神资粮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