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2023-04-27 15:07来源: 未知国家形象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塑造国家形象离不开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中华文化符号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文化产物,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融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打造富含中华文化意蕴的符号形象体系。
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用文化符号塑造国家形象,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一方面,要用好传统文化符号,讲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导人们了解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刻内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较好地完成多层次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帮助他们较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比如,以“中国功夫”为符号的《猛龙过江》《卧虎藏龙》等电影展现的关于力量、情感与理性的哲思,在跨文化语境下被外国受众广泛接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除了“中国功夫”,“熊猫”“长城”“孔子”等都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在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过程中,用好这些文化符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文化符号的种类,增加文化符号的时代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任何一种精神特质的形成都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中华文化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通过联想形成多种意象的复合,从而完成从表达内容到传递民族和时代精神的升华。比如,在总台兔年春晚的舞台上,典籍中的上古神兽从VR画师笔下一跃而出,非遗南音与流行音乐创造性结合……中华文明的一个个文化符号汇聚在方寸舞台之上,不仅散发着年味,而且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传递着我们民族的信仰与智慧,展现了当代中国人自信昂扬的精气神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活力。在这里,作为符号的上古神兽和非遗南音的意指大大丰富起来,增强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