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的古人都会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7 15:06来源: 未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里的“春”一般指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意味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正式到来。相较于寒冷肃杀、万物闭藏的冬季,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往往更青睐春天,很多重要的事,都安排在春天里。
关于春日的文化,也充满了温暖的色调。
春日,写在字里行间
春游,是一项老少皆宜、各个阶层都十分喜爱的节令习俗。
《春游晚归图》。来源/故宫博物院
《诗经》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描写的是当时郑国都邑东门外迎春郊游、男女聚会恋爱的热闹场景。但彼时的春游属于民间祭祀活动范畴,顺带浏览春光。
唐代以后,春日踏青之风逐渐盛行,目的也回归到愉悦身心、荡涤胸臆的功能上来。诗人白居易就很懂得这方面的快乐,他在《春游》一诗里写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在他看来,面对大好春色却视而不见地宅在家里,简直是不懂生活。
宋人在这方面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武林旧事》载,西湖边上春游的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湖面上的画舫船只鳞次栉比,都没有行船的空间。再去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直观展示了当时人们春游活动之丰富、形势之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