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侬·加西亚:《她之所以为她》
发布时间:2023-04-17 15:31来源: 未知作为哲学禁忌和女性主义的盲点,女性顺从在经验层面上的复杂性从来没有被抽丝剥茧、细细分析。追随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脚步,本书作者玛侬·加西亚致力于研究这一现象,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等级是如何深刻影响女性的生存体验。在“澎湃新闻·思想市场”对玛侬·加西亚的专访中,加西亚表示只有理解女性为何走向顺从,才能实现女性的解放。作者玛侬·加西亚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博士,女性主义哲学专家,先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目前任职于耶鲁大学。
玛侬·加西亚
澎湃新闻:您在书中提到,从古典哲学的角度来看,女性的顺从意味着个人放弃了自由这一宝贵的权利。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顺从和统治并非仅仅作用于女性,男性同样可能成为规训和压力的受害者。在您看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父权制又是如何与上述权力关系进行绑定?
玛侬·加西亚:我认为男人和女人都受到了父权制的影响,但女人受到的影响更大。存在主义哲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顺从”,因为存在主义者对自由的理解不同于政治哲学中的多数作者(尤其是社会契约论学派)。存在主义者认为,所有人都有获得自由的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加以锻炼。简而言之,我们不是生来自由,而是生来就有追求自由的能力。因此,当人们顺从时,并不意味着她们放弃了自然赋予她们的自由(这是卢梭等人的想法),而是意味着她们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放弃了去实现自由,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她们根本无法追求自由。
压迫的作用,恰恰是让个人追求自由的代价变得过于高昂。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女性可能是被动地成为了压迫的受害者,因为不论她们面前有着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都已然受到了男性对女性的结构性压迫的支配。
澎湃新闻:您在第一章提到,当女性指出她们遭受到“男性统治”后,一些人认为社会中的确存在这一现象,另一些人则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或该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在您看来,后者是否属于统治者的自我辩护?
玛侬·加西亚:当我们从某种制度中受益时,我们很难看到其中的统治。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我们之所以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是好人、努力工作、行为良好,而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不公平的特权。所以男人不想承认他们支配着女人,并从这种支配中获益。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成为不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受害者,这会让人感到心灰意冷。因此,许多妇女也想假装“男性统治”不存在。
澎湃新闻:您提到顺从中的主动意志和被动意志,父权制和男性统治是否消解了女性对抗的主动意志,使女性内化了被塑造的权力关系,并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力量的不平等?
玛侬·加西亚:这种理解是正确的。父权制不鼓励女性抗争,但这是因为女性知道反抗男性统治真的非常困难,而且不太可能成功。除此之外,女性也受到了特定教育、经历了社会化,因此她们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事。她们受到的教育让她们去相信,女性的价值在于男性认为她们有多性感;她们作为母亲、厨师、照护者表现得有多好,要反驳这种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澎湃新闻:您在书中提到,弗洛伊德认为受虐心理伴随着负罪感出现。女性是否会因为违反社会的规范而产生负罪感?这是否又影响了女性的受虐心理?
玛侬·加西亚:女人总是会有负罪感:如果她们没有按照别人教育的那样行事,她们就会有负罪感,例如,她们会担心自己太自私了;但如果她们表现得像女性“应该”做的那样,她们也会感到负罪感,因为她们会被指责没有足够的抱负,没有承担足够的工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