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谦与《诸子概论讲义》
发布时间:2023-04-09 16:37来源: 未知《孙德谦著作集》,孙德谦著,张京华、黄曙辉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九册,6480.00元
孙德谦(1869-1935),字受之,又字寿芝,号益葊,晚号隘堪居士,江苏元和(今苏州吴中、相城区)人。历任直隶永年紫山书院山长,江苏存古学堂协教,东吴大学、政治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教授等。著有《古书读法略例》《太史公书义法》《刘向校雠学纂微》《汉书艺文志举例》《诸子通考》《四益宧骈文稿》《六朝丽指》等。今人张京华、黄曙辉编有影印本《孙德谦著作集》,搜罗较全。生平见于王蘧常《元和孙先生行状》、吴丕绩《孙隘堪年谱初稿》等。
孙氏治学,博通四部,尤以治子名世(1928年,孙氏六十岁,曾于病中作自挽联云:“勉为传人,勉为完人,实是苦人,祈死已多年,寿阅六旬,可以休矣;能通经学,能通史学,最深子学,行文工骈体,书刊四部,倘不朽乎?”吴丕绩:《孙隘堪年谱初稿》,《学海》创刊号、第一卷第六期、第二卷第二期,1944年7月、12月,1945年2月)。少从同里雷甘溪治经,喜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之学,兼及声音、训故”(王蘧常:《元和孙先生行状》,《大夏周报》第十二卷第九期《追悼孙德谦先生专号》,1935年12月)。年三十,又病王氏之学琐碎,不能通知大谊,乃转师会稽章学诚,以章氏治史之法治子。九流百家,钩索质验,贯殊析同,撮其指意,斐然有作。自言“生平得力在周秦名家之术,于学问能详加辨析异同得失,咸思核实以求其真”(孙德谦:《答钱子泉先生书》,转引自吴丕绩《孙隘堪年谱初稿》)。弱冠用功于骈文,造诣与李审言媲美,而逸气清空,自成一格。晚年声闻颇宏,被尊为“国学大师”。沈曾植颇为赏识,将其与张尔田、王国维并目为海上“三君”。德国颜复礼、日本福田千代作等亦向风来学。“德意志汉堡大学且以重金求述作,日本宫内省亦访先生书进呈其国主”,海上同文书院尝欲请其前往讲学,狩野直喜亦拟聘其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诸子学·儒学”方面的负责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人文》第四十六号,1999年11月18日,转引自桑兵《民国学界的老辈》,《历史研究》2005年第六期),“其为海外鞮译推重如此”(王蘧常:《元和孙先生行状》)。
《大夏周报》第十二卷第九期《追悼孙德谦先生专号》
孙氏子学,大端有四:其一,《诸子通谊》。孙氏以诸子注无善本,有志将《汉书·艺文志》所载今有其书者,一一为之重注。其注于子书原文一无增损,注重联系诸子宗旨阐发句意。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成《荀子通谊》;其年冬,又成《吕氏春秋通谊》(待访)。此外,癸卯、丁未间(1903—1907),撰《墨子》《列子》《贾子》《韩非子》《晏子春秋》诸书《通谊》未成,存注各若干条。其二,《诸子要略》。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撰,今存《家数》《宗旨》两篇。其三,《诸子通考》。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执教存古学堂时始撰,用为讲义,辛亥年因学堂停办辍笔,后又于1927年补撰名、墨、杂三家。上述二书之大意,孙氏《诸子通考序》有所概括:“余之从事于兹,历有年所。始也析其异同已耳,久之而撮其旨意,观其会通。于是取《汉志》所载、为今所未亡者,若荀、吕诸书,发明其一家之言,而究其大义。复为提挈纲要,别立篇目,作《要略》一书,以附彦和《文心》、知幾《史通》之后。既而思之:六经之晦也,俗儒乱之;百氏之衰也,异说误之。遂将古今载籍广为网罗,以总论者入《内篇》,专论者入《外篇》,其是者则引而伸之,其非者则辩而正之,譬诸武事,庶可以摧陷廓清也乎?”其四,《诸子发微》。其书未成,存目百条,多心得卓见,如“诸子出于古官王官之分别”“孔子非传儒家”“道家为经世之术”“韩非子传《春秋》左氏学”“诸子可作周代列国史读”,等等。天不假年让孙氏一吐所蓄,此乃中国学术之重大损失,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