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兰亭集序》那么有名,为何《兰亭诗》却默默

发布时间:2023-04-09 16:30来源: 未知

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

——王羲之《兰亭诗·其四》

《兰亭修禊图》卷(局部),明,李宗谟,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主要人物从右至左分别为郡功曹魏滂、右将军王羲之、散骑常侍郗昙、荥阳桓伟。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位名士,在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在这 次雅集中,王羲之留下了思想史、文学史、书法史上居于不朽地位的《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庾友等四十多位名士,在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在这次雅集中,王羲之留下了思想史、文学史、书法史上居于不朽地位的《兰亭集序》。但实际上,这篇序文在当时所成的《兰亭集》中只是一道“前菜”,“正菜”其实是名士们“一觞一咏”所得的37首诗。到现如今,人们却普遍只知道《兰亭集序》,而不熟悉《兰亭集》中的诗歌了。

之所以会如此,还要 从东晋诗坛最主流的“玄言诗”找原因。所谓“玄言诗”,自然是追求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复杂深奥的玄学思想,如上引王羲之《兰亭诗》就不像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古典诗歌,满目都是“造真”“玄根”“虚室”等哲学术语,让人摸不着头脑。再来看看与会其他人的《兰亭诗》: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王徽之)

驰心域表,寥寥远迈。理感则一,冥然玄会。(庾友)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王涣之)

或表达超然远迈、冥会玄理,或表达归隐遁世、保真冲虚,或表达超越形迹、性契古人。这种将文学作为哲学附庸的写作方式,与中国古代“诗言志”“诗缘情”的主流创作观大异其趣,故只能在昙花一现后随即消歇无闻。

名教与自然

要理解玄言诗的思想内涵,自然无法回避这个“玄”字。就造字本义而言,“玄”字最初可能指染成赤黑色的丝绳,由颜色质感引申为一种幽远的氛围。老子在《道德经》首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开始将“玄”字作为哲学术语来使用。西汉河上公注中,这个“玄”被理解为“天”,即幽远神秘的“天道”。这种难以把握的“天道”与人类自身,正是中国古典哲学最基本的两个问题。如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子贡就曾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没有资质学习“性与天道”是令他深深遗憾的。

如果粗线条地进行划分,在对后世影响最为重大的儒、道二家中,儒家更重视“人道”,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可以通过一套基于名分的政治、道德秩序教化万民,进而规范社会生活,这就是“名教”;道家则侧重于“天道”,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自然世界面前,人类制定的各种“名教”只不过是对自然秩序片面、拙劣的模仿。

虽然二家各有侧重,但天人之间本就存在普遍联系,儒家制定社会秩序时免不了要通过自然秩序来提供合理性,如孔子解释为何“守孝三年”时正是通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自然规律着手;道家也终究无法超脱“人间世”的不得已,《庄子》这样洒脱的人也在《养生主》中恳切地言及“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由此可见,儒、道实则都是“入世”的哲学,无论从天着手还是从人着手,根本上都要在理性上沟通天和人的关系,用自然之道为人间立法,去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