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应有理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
发布时间:2023-04-09 16:24来源: 未知最近,随着央视黄金档电视剧《人生之路》的热播,路遥的经典中篇小说《人生》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如今,不少文学作品凭借根据自身改编的电视和电影圈粉无数,甚至一度登上热销书榜单。殊不知,1982年《收获》杂志发表的这篇路遥的成名作,在全国范围内曾引发了多大的轰动和热议,当时无数人被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所打动,以至于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在1984年拍摄的电影版《人生》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全国观影人数超过2亿),《人生》因此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同时,陕北青年路遥也凭借着这部作品斩获茅盾文学奖,一跃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一片赞美和质疑声中孤独前行,以惊人的孤持和毅力完成了史诗巨作《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将由《人生》所开创的人生之路推向巅峰,却也因此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他将所有的理想、情感和心力全部倾注其中,终因肝硬化腹水于42岁英年早逝,令人唏嘘。
电视剧《人生之路》剧照
《人生》中的人生
所谓优秀作品,就是许多人在书中读到了自己;而所谓经典,则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书中读到了自己。是的,经典有着超越时间的伟大属性——人们可以从《包法利夫人》中读到人类根深蒂固的愚蠢,从《红与黑》中读到爱情的本质,从《达洛维夫人》中读到成为自己的渴望,从《追忆逝水年华》中读到记忆的召唤,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读到灵与肉的挣扎……而路遥的这个经典中篇让我们读到的是:人生的选择。他在《人生》题记中专门引用自己的偶像、著名小说家柳青在《创业史》中的话:“人生的道路固然漫长,但要紧处却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或许是觉得意犹未尽,他紧接着又引用了一句柳青的话做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以上的这段话,正是《人生》这部中篇悲剧的逻辑起点。所谓命运,就是你一辈子注定无法抹去的底色——一个人永远无法超越他的出身。所谓选择,就是在这抹底色之下你仍有改变个体人生的可能性。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这两者之间的角力中徐徐展开。于是,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个自以为有才能的年轻人(高加林甚至认为自己是半个知识分子),出于种种原因想要离开生长的环境外出闯荡(高加林基于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希望未来能压高明楼一头,因为他民办教师的岗位被高家儿子顶替了),怀着各自天真的愿望,试图跨越阶层固化的壁垒,去外面的世界取得成功。对于缺少社会资源和上升途径的高加林,利用爱情和婚姻,几乎是唯一的路径,这也构成了整部小说叙事的源动力。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女人就像农村和城市的化身,她们共同出现在高加林的人生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他选择和哪个女人结合,就意味着未来将度过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