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中国地理与民族格局中的“藏彝走廊”

发布时间:2023-04-05 14:57来源: 未知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川、滇西部及藏东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域。因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条大江自北向南流过,形成若干南北走向的天然河谷通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频繁迁徙流动的场所,也是沟通西北与西南民族的重要通道。此外,藏彝走廊是藏缅语民族活动的主要舞台,民族种类繁多,支系复杂,由于独特的高山峡谷环境,不但成为一条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带,保留大量古老历史遗留,其民族文化现象也具有突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

缘起:“北藏”“南彝”的地理格局

 

费孝通所以将之称作“藏彝走廊”,是基于该区域民族分布主要呈“北藏”“南彝”的格局。“藏彝走廊”区域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大背景,即1980年前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欣欣向荣之际,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的费孝通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的民族研究如何继往开来?任何继往开来都离不开对过去的反思和总结,人们总是在“过去”中找到通往未来的路。他在反思中发现以往的民族研究有两大弊端,一是按照行政区划、二是按照单一民族单位来进行民族研究。有鉴于此,费孝通提出了开辟中国民族研究新局面的两个基本思路,一是按照“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开展民族研究,二是从中华民族整体地域开展民族研究。“藏彝走廊”作为一个单独民族区域的提出,正是费孝通将之视为“历史形成的民族区域”的结果。因此,“藏彝走廊”区域概念,是在中国民族研究发生重要转折关头产生的,它标志着中国民族研究两个大的转向:一是从按行政区划转向按“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开展研究;二是从单一民族的研究转向更加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时,费孝通把中华民族整体地域初步划分为“六大板块”和“三条走廊”,“六大板块”指北部草原地区、东北角高山森林区、西南角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沿海地区、中原地区;“三条走廊”则是藏彝走廊、南岭走廊和河西走廊。所以,藏彝走廊区域概念的提出,是从整体地理格局、从中华民族所在地域开展中国民族研究之新阶段的一个标志,也是从民族走廊角度开展中国民族研究新局面的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