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文物修复在行动:护文物之美,行天下之技

发布时间:2023-04-03 14:53来源: 未知

日前,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的219名选手同台竞技。比赛共设木作、泥瓦作、陶瓷、壁画彩塑和金属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项目。

  我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馆藏文物超过1亿件(套),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文物修复和考古工作、让工匠精神在文物行业蔚然成风、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景,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文物修复在行动”系列报道,关注文物修复事业当下发生的那些物件、那些手艺,那些人、那些事。

  比赛区明亮静谧。围栏外不时有观众走动,脚踩在胶皮垫上的“吱吱”声,一顿一顿,听起来“小心翼翼”。围栏内是参赛选手们,有的手握签字笔若有所思,有的埋头拱背,拿着小平铲在壁画上修修补补。

  这是3月25日,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比赛现场,同期进行的比赛项目,还有木作、泥瓦作、陶瓷、金属文物修复师和考古探掘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了这场大赛,主赛区设在山西警察学院。

  “我感到很欣慰。”76岁的中国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是陶瓷文物修复师比赛的裁判员,他说,“举办这样的全国性大赛,对普及推广文物修复特别起作用,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

  把真实文物搬到赛场

  不仔细看的话,选手面前的壁画更像块泥板子。其实,这些壁画是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的寺庙揭取的文物,每块1平方米左右大小,选手此次只做画面修复,之后还会恢复到所属寺庙的墙上。

  大赛中,金属、陶瓷、壁画彩塑3个比赛项目提供的都是文物原件。选手要在14个小时内完成保护修复,并对修复过程进行文字、照片等信息记录,编制修复档案。

  “在这么短的时间修复真实文物,对选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大赛可移动文物组组长钟家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