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故宫博物院对外文化交

发布时间:2023-03-25 14:26来源: 未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3月24日,故宫博物院举办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媒体通报会,介绍了近年来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的体系构建和最新成果,包括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览展示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外文化合作交流成果,以及港澳地区文化交流进程。

  在中外合作考古项目中展示中国考古学的理念、方法与手段

  故宫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徐海峰介绍,故宫博物院近年来承担和参与了对外重大考古调查发掘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之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力量,故宫博物院在中外合作考古项目中,展示了中国考古学的理念、方法与手段,提升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也加强了故宫考古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2014年,故宫博物院与印度喀拉拉邦历史研究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展帕特南遗址和奎隆港口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等工作。且根据对中国宋明时期文献的梳理,以寻找较为明确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为目标,对喀拉拉邦沿海主要城市或地点的考古遗存进行全面调查,开创了中国人参与印度考古的先河。

  在帕特南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时代集中于16至20世纪,出土物以青花、白瓷及釉上彩瓷品种为主,产地为江西、福建、广东三地,以福建德化窑、漳州窑产品为最多,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以中国瓷器商品为主的一个贸易高峰期,该遗址的发现为深入认识柯钦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重要节点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在奎隆港口遗址发现的大批来自中国9世纪以后的瓷器及铜钱,证实了中印间商贸路线经由西南印度的史实,为研究宋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环印度洋贸易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遗址出土的地中海及伊斯兰等地区的文物,证明其可能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东非等地区间海上交通线的重要节点,为了解10世纪以来印度西南海岸航路提供了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