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开展“春到人间百鸟知”节气文化传播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25 14:11来源: 未知春和景明风拂面,燕舞莺啼春日长。3月21日,正值春分节气,全国农业展览馆青年在馆区室外展园寻鸟、观鸟、辨鸟,观察春分节气物候,认识生物多样性,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致,以实际行动践行节气文化保护传承。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四时八节”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此时,风和日暖、草长莺飞,从物候学上看,万物迎来了真正的春季,以燕子为代表的候鸟,从南方飞向北方。古人把燕子视作神鸟,春分初候“元鸟至”(又称“玄鸟至”)指的就是燕子归来,人们将其视作春暖的标志。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发的节气里,农展馆青年举办春分观鸟节气文化活动,走进自然、发现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蕴藏在中国节气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本次观鸟导赏主讲人农业历史研究部王颐姗博士,简述了观鸟活动的缘起和发展,介绍了候鸟、留鸟、旅鸟和迷鸟等四大类别,对照《鸟类图鉴》一一介绍在馆区中的栖息鸟类。青年人拿着望远镜、单反相机,一路下来,边走边看边学习,细致观察到了包括黑尾蜡嘴雀、小鷿鷈、大斑啄木鸟、珠颈斑鸠、灰椋鸟、白头鹎、金翅雀、乌鸫、沼泽山雀、灰喜鹊等在内的10余种鸟类。节气文化讲师张建军博士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点为大家讲述了不同节气中与鸟相关的物候现象和神话传说,包括春分初候“元鸟至”、谷雨三候“戴胜降于桑”、小寒二候“鹊始巢”等,表示春天的几个节气大多都有踏青、郊游、放风筝等传统民俗,意在引导人们走进自然、拥抱朝气,这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