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全球73家博物馆标本馆保存超11亿件自然藏品,

发布时间:2023-03-24 22:07来源: 未知

2023年3月23日,来自全球28个国家73家机构的学者在《科学》杂志(Science)联合发表论文,通过对世界上自然博物馆藏品进行的评估,发现这73家最大的博物馆和标本馆保存着超过11亿件生物、地质、古生物和人类学藏品。这些自然藏品可能在21世纪指导未来与人类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决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的标本馆位列73家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古脊椎所供图

古脊椎所包含46万余件化石和人类遗存标本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们收集物品和标本,并将其保存在世界各地的自然博物馆和标本馆中。作为一个整体,这个全球收藏是人类理解自然世界和人类在其中地位的物理基础。现在,随着人类对食物、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激增,自然世界陷入了危机:森林变成农田,塑料充斥着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地球系统遇到了转折点。自然藏品是无与伦比的信息来源,与野生动物保护、气候变化、流行病防治、粮食安全、入侵物种、稀有矿物和生物经济等各种问题直接相关。

据论文共同作者、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介绍,古脊椎所成立于1929年,其标本馆比研究所还要“年长”7岁。在中国人将化石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进行发掘和保存之前,大量被称为“龙骨”的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化石被西方人收集和运出中国,最终入藏于海外的博物馆等机构。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及古脊椎所奠基人杨钟健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古脊椎动物学家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研究后的化石收藏在古脊椎所的前身——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并一直在古脊椎所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