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列星盈室——汉灯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24 22:07来源: 未知

我国的灯具从何时开始出现,一直都未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孙机先生认为:“大约出现于春秋”;熊传新则认为:“至迟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而汉代的灯,是什么样的呢?《西京杂记》中有一段令人回味久长的描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汉高祖刘邦在咸阳宫中所见金玉珍宝不计其数,最为惊异的竟然是盏青玉五枝灯,可见此灯的取材、设计与制作必定非凡。而这一记载似乎又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汉代人对灯的痴迷,照亮了两汉制灯的热忱。那么,汉代的灯具究竟面貌如何,且一探究竟。

(战国晚期—西汉早期)玉勾云纹灯 玉质 高12.8厘米 盘径10.2厘米 足径5.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豆形灯是汉代最常见的灯的类型,由模仿豆形器而来,陶豆灯更是获得了这一时期最高的普及度。豆形灯的所有者无论贵贱,不分贫富,仅材质与制作精美程度有别。故宫博物院所藏玉勾云纹灯,灯座、灯柱、灯盘三部分由榫卯嵌合而成,三部分皆由白玉琢成。灯座琢柿蒂纹;灯柱下半部分为圆柱形且收腰,上镌勾连云纹,上部为三棱形,连接一直壁浅盘,浅盘外壁亦是满布勾云纹,内凸雕一五瓣团花灯芯座。汉墓几乎没有出土玉质灯,此灯研究者将时代定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无法完全肯定,概因同类型参照物较为稀缺,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它原本的主人身份地位非常之高,才得以与之相配。

玉灯珍贵,汉代的青铜灯具也并非普通人所能拥有。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出土青铜灯具的汉墓墓主大多非富即贵:他们或是各地的诸侯王,或是地方的官吏,亦有可能是富庶的地主阶层。就出土的比例来看,国力相对强盛的西汉时期,青铜灯具的出土数量也较多,而某些特定类别的青铜灯,所流行的时间也有所差异。青铜灯中有较为简约者,试以雁足灯为例。此灯目前最早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遗址中,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达到巅峰。雁足灯的所有者大多为汉室贵胄,有一些还镌刻铭文,铭文内容涉及重量、尺寸、制作年代、制作者、督造者、所有者等信息,是官方制作灯具的最佳典范,展现了彼时严格的品控标准。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中宫雁足灯主要构造即为灯座、灯柱、灯盘。灯座通常类雁爪仿生,上顶一圆凹形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