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没有眼镜,古人视力不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3-23 02:20来源: 未知

近年来,近视人数大幅增加,近视已经成为眼部健康的重要问题。一说到为什么会近视,很多人会说是因为看电视看手机看电脑……

那么,古人没有这些,是不是就不会近视了呢?

其实,古人近视的还真不多。一是因为读书人占少数;二是因为平常多用自然光源,晚上能点灯油熬夜读书的少;三是古人写字用毛笔,写过毛笔字的应该了解,用毛笔写字的情况下,眼、笔、字的距离其实很难太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近视在古代可以算是“贵族病”了。

在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右侧偏下部分“兑换金珠”招牌下有一位头戴黑帽、身着橘褐色衣衫的老大爷戴着眼镜,这可以算是近视眼镜在中国的最早表现了。

在明代之前的文人中也会有近视眼,但他们无法像明代的文人那样佩戴眼镜。

比如可怜的白居易老先生小时候读书太用功,以致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眼疾的困扰中,看任何物体都感到混沌模糊,痛苦难耐的白先生倾毕生心血写了《眼暗》一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白居易的近视程度不浅,宋代的欧阳修也不低。宋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欧阳修已经近视到目不识字,只能让他人读给自己听的程度了,按照今天的视力标准,起码要佩戴800度以上的眼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