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发布时间:2023-03-23 02:19来源: 未知2005年,94岁的杨绛因病住院。
躺在病床上,她就一直在参悟生与死、命与运、灵与肉这些最本质的问题。
最终,在与衰老、疾病的斗争中,杨绛耗费两年时间,完成了这本四万多字的著作:《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这一生,经历过战火流离,承受过生离死别,亦体味过孤苦无依。
生活的重担一压再压,她却以瘦弱之躯,扛下了所有苦难。
对于人生,她没有逃避;对于不幸,她亦不曾怨怼。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她也只是用从容的笔触,将自己一生的所感所得写入书中。
当你读懂了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你就能摆脱苦海一般的人生,找到最好的活法。
1
关于生死
人生大事,莫过生死。
但人们总是欣喜于新生带来的喜悦,厌恶死亡带来的沉痛。
然而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却能超脱本性,坦然地迈过生死这道难关。
杨绛这一生,绝大多数时候都活得特别艰难。
尤其是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她还接连经历了丧女、丧夫的巨大悲痛。
行至暮年,孤苦无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很多人担心杨绛承受不住,都赶过去探望她。
但当她们为杨绛的悲惨遭遇哀痛时,杨绛却没有跟着哭泣,还反过来安慰她们:
“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往深处想,痛苦的担子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此后,杨绛独自在人世间“打扫战场”,她花18年的时间,整理出了钱钟书的所有学术遗稿。
与此同时,她还写下了《我们仨》,用最温暖的文字怀念着钱钟书和钱瑗。
生死大关前,杨绛用最坦然的心态,接受了丈夫、女儿离开的事实。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亦能从容地接受自己的离去。
她在《走到人生边上》里写道:
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凡是生命,有生就有死。无论接不接受,我们都必须承认:
从出生开始,我们每天都在一步步走向死亡。
但活着的每一天,就要生如夏花,开出极致的绚烂;
死去的那一刻,应如秋叶,从容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不畏生,不惧死,就是我们交给人生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