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千年陶瓷插上了创新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3-03-22 06:16来源: 未知

 这是一方敢为天下先的热土,又是一个莫道君行早的时节。

  智能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不停地生产陶瓷插芯、科研人员忙着对陶瓷材料进行纳米级微观分析、智慧大屏幕显示着工厂运行的各项火热数据……走进位于广东省的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抢抓机遇高质量发展的干劲带来一派生机。

  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三环集团,曾经只是一个竹棚作坊。50多年来,这家企业充分发挥潮州在陶瓷产业的传统优势,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在电子元器件、先进材料研发和生产上走在行业前列,一些产品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三环集团的展厅里,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IC封装劈刀、光通信陶瓷插芯、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用陶瓷件等特色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展现着这家企业长期以来自主创新的成果。据三环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介绍,目前光通信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基座等多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时深刻指出,“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难免遇到竞争和种种挑战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那天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三环集团董事长李钢谈及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仍难掩内心的激动,“总书记嘱托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一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自主研发,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三环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强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解决了纳米材料、自动化设备、生产工艺等问题,在高端电子元器件产品和新能源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在新能源领域,三环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台套陶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突破210千瓦,发电净效率61.8%,热电联供效率91.2%。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被称为“工业大米”。但高端产品由于技术难度大、壁垒高,生产制造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为解决这一问题,三环集团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潜心钻研和发展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等产品,两年间实现了介质层从5微米膜厚到1微米膜厚的飞跃,突破了元件产品高端技术瓶颈。

  陶瓷之于潮州,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潮州陶瓷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经,凭借质优价廉的传统产品,潮州成为世界最大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但由于能耗高、产品低端等问题,潮州陶瓷一度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受到很大冲击。为了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潮州适时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引导陶瓷企业提升生产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