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金简”上那些“自造文字
发布时间:2023-03-20 21:21来源: 未知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且与时俱进,至今仍魅力无穷。
你知道吗,有这样一枚特殊的金简,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自造文字”的故事。位列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武则天金简,是国内博物馆收藏中唯一一件与女皇武则天相关的可移动历史文物,也是考古工作者认识和研究其传奇一生的珍贵实物资料。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帝, 去世前为自己立碑却“一字不镌”,而“武曌金简”的发现,则是其心迹向世人的意外袒露。
武则天金简
这枚金简为纯度96%的黄金制成,体呈竖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共3行63字:“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河南博物院首席讲解员丁莹介绍,根据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武则天为了祈愿所制的投龙简。其晚年虔诚地信奉道教,希望得到上天的宽恕,于是便把祈福除罪的话语刻在金简上,派贴身使臣胡超将金简于特定时间从嵩山投下,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
这个故事还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考证,但铭文背后,却另有乾坤。
在武则天统治期间,除了改变了李唐很多文物典章制度外,她还自创了许多文字,并将一些原有的汉字复杂化和篆化。据史料记载,其一生先后创造了19个“自造文字”,这些“自造文字”基本是在原有文字基础上加以改造或另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