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起眼的发明,却改变了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8 03:15来源: 未知古代中华文明一大辉煌之处,就是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诸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硬核”成果,各个都深远地影响世界。
不过,比起这些高光的成果来,同样撑起古代中国领先地位,甚至支撑中国闯过难关的,却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名声无比低调的发明。
比如下面这几个物件,每一个的知名度,在煌煌史册里都十分寂寂,但其历史地位,却是各个重量级。
01
改变世界的马镫
1965年,在位于朝阳北票的冯素弗墓葬中出土了一对铜鎏金木芯马镫,这是目前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最早最完整的双马镫。
冯素弗墓出土的马镫
冯素弗是北燕时期的宰相。前燕、后燕、北燕,史称三燕政权,就是《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心心念念要恢复的大燕国。
重装骑兵是三燕崛起的关键。双镫的应用,标志着骑乘用马具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马具装备,前燕这个以游牧为主的蕞尔小邦,才能在强敌环伺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北方占据一席之地,并在与列强对峙中屡创以少胜多的奇迹。
据文献记载,公元338年,后赵30万大军进犯前燕,袭击前燕国都大棘城。前燕皇帝慕容皝派其子慕容恪率2000轻骑,斩杀后赵3万人,其他人落荒而逃。
三燕文化马具首先影响到辽东高句丽,并进而通过高句丽影响到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列岛。 欧洲马镫实物的出现更晚,是在公元6世纪的匈牙利阿瓦尔人的墓葬中。 而阿瓦尔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后代。
北票市博物馆副馆长姜洪军告诉记者,柔然人被北魏击败后(公元429年),沿草原丝绸之路西迁至欧洲的多瑙河一带定居,并对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消除这种威胁,拜占庭国王提比略二世对骑兵进行了大改组。公元580年他又亲自训练骑兵,特别强调必须使用铁制马镫,这是欧洲文献资料中第一次提到马镫。 为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是柔然人把中国马镫传到了欧洲。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马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社会一样,中国的马镫在最初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02
丰收神器铁锸
战国时代,是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的年月,中国传统的铁农具,也如井喷一般出现。铁锸在其中,却是比较“面生”的一样。
但别看面生,这农具也是绝对老资格。古代农业劳作时,锸主要用来锄草挖坑,应用范围比较窄,但作用非常重要,技术含量也要求高。
所以周朝时,就出现了青铜锸,但制造铁锸的技术门槛,却是一直都很高:必须要有靠谱的生铁冶炼技术,才能炼出硬度靠谱的铁锸。随着战国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靠谱的铁锸,也终于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的铁锸
而在争霸战争白热化的战国年间,铁锸的用途,也不只是锄草挖坑这么简单,相反更有一重要用场:修水利。
战国吞疆并土,大国间表面拼的是军力,其实拼的是耕战钱粮,谁拥有强大的水利工程,那就好比人生开挂。为了能“开挂”,各大国都瞪圆了眼睛狠修。坚硬的铁锸,就成了新型的用具。有了铁锸在手,工程进度大幅度提升,春秋年间想都不敢想的工程,现在就能开工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