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鲁迅笔下的英雄末路

发布时间:2023-03-11 00:42来源: 未知

其实放眼文学史,早在近一百年前,就有一部类似的作品横空出世——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可谓是鲁迅真正的集大成之作。

在《奔月》这篇小说中,嫦娥奔月竟然是因为不满于每天只有乌鸦炸酱面的生活:

“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这固然是源自鲁迅先生的奇思妙想,但是其中也颇有寄托,人称“北大醉侠”的孔庆东教授,在新书《重来故鬼:解读鲁迅〈故事新编〉》中就指出,《奔月》塑造的是一个英雄末路的故事。

鲁迅(靳尚谊-布面油彩-中国美术馆藏)

小说不是一开头就写“天上出了十个太阳, 人民渴望大救星,我们出来一个头领”。小说展开的情节是那个英雄的业绩——那一片辉煌——早都黯淡了。

这篇小说写于1926年。1926年,蒋介石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北伐军乘胜前进。鲁迅怎么说?鲁迅看见的是青年在杀青年,鲁迅看见的是革命青年在杀革命青年。1927年初,鲁迅本来到了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到了那儿去,一片血雨腥风,结果他离开了广东。

这是创作的大概背景,这个背景跟鲁迅的“五四”时代是不一样的,不是《呐喊》时候的鲁迅,不是《彷徨》时候的鲁迅;也不是后来20世纪30年代鲁迅明确地站在共产党一面为劳苦大众说话的那个时候。

1926年鲁迅怎么看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英雄指的是谁?这都是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随时可以想的一些问题。

01

英雄落到一个杀鸡用牛刀的境地

小说分几节,第一节是这样开头的: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蹰。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第一段很奇怪,英雄好像是没什么收获回来了,硬着头皮进家。他怕什么呢?没打着就没打着呗,这有什么可怕的呢?好像前边有个可怕的东西。

《奔月》这篇小说一开始出现的是一个委顿的意象。我们不由自主地想,1926年的鲁迅,有什么收获没有?1926年的鲁迅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回家,有类似的这种情绪——这个家也不要简单地对号就是他生活中的那个家,也或许是他面对着他的故友、亲朋等等。

好,我们看大英雄后羿回家了。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