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他禁欲长寿,却晚节不保

发布时间:2023-03-11 00:26来源: 未知

公元529年,萧衍脱下了黄袍,从巍峨的台城走向烟气缭绕的同泰寺。

在泛着金光的佛像前,他要舍弃掉梁武帝的身份,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睡的是木床,用的是葛帐,身穿一身朴素的法服给上万人讲解佛经。很难有人会将这个老人与世俗的王位、庞大的后宫以及广袤的国土联想在一起。

用佛家的术语来说,这是“舍身”,即把自己的身体和性命舍弃以供奉三宝。就像佛陀舍身饲虎喂鹰、药王菩萨燃身供佛一样。

两年之前,萧衍便舍过一次身,但只讲了四天的经,对他来说恐怕并不过瘾。这一次舍身倒把朝廷里的群臣都给急坏了。他们连忙凑了一亿万钱交给寺院,想要得到僧众默许,用来赎回他们的菩萨皇帝。而萧衍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僧人,对百官答书用了极谦卑的“顿首”字样,字眼里却没有回去的意思。

一共三请三答,才劝动了这个沉迷于彼岸世界的老人。

这一年,六十五岁的萧衍改元“中大通”,宣告皇帝之身复活。

纵观历史,萧衍可谓是生平经历最为奇特、社会角色最为复杂的一个人。二十岁到三十岁,他是一介风流文士,在他人帐下做一个幕僚。三十岁到三十八岁,他又是一位统帅千军万马、威震一方的军事将领,在南方几乎所向披靡。从三十八岁开始,他是一个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开国皇帝,开创了“天监之治”。

无论旁人怎么看,对自己前六十五年的人生,萧衍无疑是基本满意的。

此时的他似乎并不是只想当一个好皇帝,或者说他认为世俗的功业已经到了顶峰,还能有比他做得更好的人吗?他就像一个不断向上攀登的人,山顶的风景已然看腻了,他需要找到一座更高的山峰,以及更壮丽的视野。

梁武帝萧衍(464—549)。图源:网络

01

萧衍崇佛,无疑是认真的。

一般信佛的皇帝,也就建建寺庙、造造佛像,闲来无事就去拜拜。而梁武帝根本就是完全拥抱佛教徒的身份。君王弃江山于不顾而舍身佛门,历史上极为罕见。一而再、再而三地舍身,更是绝无仅有。

他有时像普通人一样虔诚地沉浸于佛教世界。史载其“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五十外便断房室……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素食、简朴、禁享乐、禁女色,这些行为几乎到了苦行僧的境界。

有时他又像一个研究佛理的文人。曾为文人的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儒家的功业、道家的逍遥和佛家的出世都在他心里留下印记。佛家的《般若》《涅槃》诸经,他简直就是了如指掌。他对于佛学多有贡献,比较有名的是他曾写了一篇《断酒肉文》,并以身作则践行素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