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三角梅学名“光叶子花”,别名众多,像“簕杜

发布时间:2023-03-04 01:28来源: 未知

花不少,却没有重样的。耳濡目染久了,我也大略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有的来自花的颜色,像“绿樱”“雪紫”“黑美人”“白雪公主”等;有的出自枝条或树桩的形状姿态,像“飘枝”“独杆”“提根”等;有的则与原产地相关,像“漳红缨”“广红缨”“云南紫”,就分别产自福建漳州、两广各地和云南高原,而“印度画报”“加州黄金”“波伊斯玫瑰”等名字,显然是宣告它们有一个域外的身份。

  三角梅花期很长,一年四季里,阳台上都是流光溢彩。特别是天气晴朗时,外面是蓝色的晴空,阳光透过整幅落地玻璃照射进来,这时从几米外的地方逆着阳光看过去,花朵和叶子都洁净清爽,闪着光亮,近乎透明的样子。尤其是垂吊下来的几盆,花叶贴在玻璃上,叶脉纹理都清晰可辨,有一种剪纸般的效果,又似乎镶嵌在上面,既悦目又赏心。若把被阳光镀亮的玻璃想象成一池清水,真是有几分疏影清浅的味道。而那些粗细高矮各异的根桩和枝干,则有一种坚实真切的质感。

  花长得茁壮茂盛,首先要归功于养花人的用心投入。

  妻子以高度的热情来做这件事情。她读花卉种植的书,上网查询有关知识,下单购买小铁铲小铁耙等专业园艺工具,还加入几个养花微信群相互交流。她每天写日志,记录下每一盆花的生长和护理情况。花盆里的腐殖土,也是专门跑到远郊公园挖取的。担心外出几天无法浇水,安装了自动浇花滴水器,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控。绿色的窗玻璃过滤了不少阳光,她想换成透光更好的普通白色玻璃,但小区物业不同意,只好另想办法,安装了专门的植物补光灯,时常打开一会儿,补偿光照的不足。

  每天早上起床后,来不及洗漱,她先要走到阳台上看花,宣布哪一株新开出几朵花,哪一株长出了几片叶子,哪一根枝条又伸长了一寸,这一棵绿樱看上去真是仙气飘飘,那一棵重瓣怡锦花朵的样子多像绒球,如此等等,从来不缺少话题谈资。她以痴迷于某件事情的人常见的喋喋不休,津津乐道于每一点细微的变化,仿佛别人也同样感兴趣似的。如果不是她提醒,这些差异我是分辨不出的。尤其是有一天,当她看到一株放在角落里、本来以为枯死了的根桩,底部长出一片绿叶时,那种喜出望外的表情,难以形容。

  三角梅很常见,尤其在南方地区到处生长,因而也有大量的诗词吟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有两句诗写形摹状十分精确,让我尤其喜欢:“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除了个别品种外,三角梅并没有香味,仿佛在证明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这一点遗憾,被它色彩多样而浓艳张扬的魅力给弥补了。我记得有一次看足球比赛电视直播,巴西啦啦队的年轻女郎们,头上插满了五彩缤纷的三角梅花朵,配合着热情奔放的加油呼喊声,吸引了看台上人们的目光。用三角梅作头饰,是巴西女性常见的打扮,这个国度正是三角梅最早的故乡。

  每天,阳台的木地板上,都有一些不同颜色的花瓣,有的是被家里的猫给抓挠下来的,多数是干枯后自然飘落的。但夭亡的同时,也总是有新的生长和绽放,因此看上去始终都是那么繁茂,好像不曾变化。

  然而,一些善感多思的灵魂,不肯忽略这一类的区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晚年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花未眠》。他住在旅馆里,凌晨四点醒来时,看到壁龛花瓶里一枝海棠花正在孤零零地绽放。想到它一年只能开一次花,盛开后不久就会凋零,他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缕忧伤。字里行间,是从自然景物中引发出的人生感慨,折射出日本文化中鲜明的“物哀”色彩。

  但这篇作品的总体色调还是明朗的。尽管海棠花哀伤、孤独,花期短暂,却仍然昼夜不停地盛放,让他感动于生命力的坚韧,进而引发和表达了关于美的思考,诸如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一生中都要努力培养、反复陶冶,才能增进这种能力。只有一千多字的短文,是他的美学宣言,又仿佛是对自己文学生涯的总结。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尽管缺少作家的那种敏感细腻,但也不妨从所闻所见中获得一些基本的感发,如他在散文中谈及的“美是亲近所得”。关注越多,系念越深,对于对象之美的感受也就越发真切强烈。欣赏这些花儿时,我的确也感觉愉快,但若想达到妻子那样深切的程度,却是要格外沉浸、时刻念兹在兹。付出和酬报之间,遵循着自己的比例法则。

  一天中,她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阳台上。有时拿着剪刀剪枝,有时举起喷壶浇水,有时蹲下去松土或施肥,拈出树根边的枯叶败花,有时踮起脚将头顶上方某一枝斜逸的枝条扶正,再用花艺胶带固定好。更多的时间还是站在旁边,看看这一株,瞅瞅那一棵,观赏自己劳作的成果。为了更好地记录下花卉的美,她还自制了白色背板,为每一株花拍下特写照片。经过这样的处置后,照片上的花朵具有一种别样的美,让人联想到那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美学命题。

  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种真实的情感寄托。作为一个不劳而获的受益者,在这种氛围中浸淫久了,某些时候,我也仿佛体会到了她的心情,获得了一种代入感。

  这一天,我又一次读了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童话《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