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新地标精彩亮相
发布时间:2023-03-03 00:06来源: 未知
宋钧窑月白釉钵。图拉 摄
近代琴鼓丝弦乐器小摆件。周缘 摄
漫步于苏州博物馆西馆内,随处可见阳光在灰色墙面上投射出的斑驳光影。长长的玻璃廊道串联起10个盒子型建筑,呼应了苏州古城水陆并行的格局,将古典幽雅的意境与现代设计感融为一体。
9月底,坐落于江苏苏州狮子山下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启动试运行,其展陈面积是本馆的4倍,包括苏州历史陈列馆、苏作工艺馆、国际合作馆、书画厅、苏色生活馆和探索体验馆等,展出文物2000余件(套),力图打造一座兼具江南气质与国际视野的文化新地标。
明洒金折扇。周缘 摄
述说吴地悠久历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很多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但苏州并不只有温柔秀美的一面,苏博西馆一层的“纯粹江南”通史陈列展现了更丰富、更多面的城市性格。良渚先民手里的泥质黑陶、魏晋名士口中的莼鲈风味、隋唐百姓耳畔的运河桨声、吴门画派笔下的山水清晖……一件件展品从“城、史、人”三个方面连缀起苏州上万年的文化脉络。
苏州历史陈列的策展人李军说,遴选文物有两个标准,一是能体现重大历史事件,二是文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吴钩重辉”单元中,一柄青铜剑闪着凛凛寒光,剑身、剑格鎏金,剑首留有镶嵌玉石的残痕。这把吴王余眜剑是目前所见先秦兵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剑身上75字的铭文涉及寿梦、余祭、余眜3位吴王以及吴越楚之间的3场战争。古兵器背后,多媒体装置上的刀光剑影和金属丝绕制的人物塑像让人想起“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等吴国刺客故事,反映了吴人早期的尚武传统。
千年之后,范仲淹在苏州创办了宋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方官办学府,为苏州的文运昌盛奠定了基础。“府学初开”单元展出了一枚玉龟纽印,白文印面,凿刻篆体“范仲淹印”四字,字体端正舒朗,古拙朴厚。旁边的梅花窗下,展示着一份五色花绫诰卷,这是元祐三年(1088年)宋哲宗任命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聘书”。这份诰卷为研究北宋官诰制式提供了范本,也是范氏一族人才济济的见证。
展厅里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数十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如天宝墩汉墓、黑松林三国墓、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太仓樊村泾遗址等。虎丘黑松林地区自1997年以来发掘出多座三国墓葬,极有可能是孙吴王室墓。黑松林墓出土的石兽座插、石案、动态展示的线刻石屏与孙坚孙策墓中出土的石门楣、石花窗等,共同复原出一个东汉三国时期的生活空间。2016年发现的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了150吨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数量惊人,填补了苏南地区元代大型遗址的空白。“海丝新证”单元里,青釉八卦纹奁式炉、白釉点褐高足杯等外销瓷器层层排列,实证苏州太仓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特展”中,苏博镇馆之宝《七君子图》时隔数年再次与观众见面。长卷上,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6位元代名家绘制的7幅墨竹图一一铺陈,或蒙茸蓬勃,或刚劲爽利,堪称一部元代墨竹简史。《七君子图》是苏州顾氏过云楼旧藏,从顾家为其所作的考证来看,这件作品自清代以来流传有序,正是江南文脉连绵不断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