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彩陶如何见证东西方史前文明互鉴?

发布时间:2023-03-03 00:04来源: 未知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百年。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首次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大量出土的早期彩陶,是仰韶遗址考古及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早期彩陶承载了史前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也是东西方文明溯源的重要见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樊温泉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就仰韶彩陶“西来”之说发表见解,并解读早期彩陶在东西方史前文明中的意义,讲述彩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产出的积极作用。

资料图:仰韶文化博物馆特色外观造型。 孙自法 摄

  资料图:仰韶文化博物馆特色外观造型。 孙自法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说起中国现代考古,瑞典人安特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得益于他的帮助备受瞩目的仰韶村遗址揭开面纱。彼时,他推测仰韶彩陶并非本土起源,其技术与文化可能来自西方。对此,您怎么看?

樊温泉:当年安特生发现了仰韶彩陶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对彩陶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仰韶遗址被发现之前没有发现过彩陶,而且当时唯一可以比较的就是西亚和欧洲发现的彩陶。他也是在做了大量调查、发掘、收集、对比等工作后,才谨慎地提出了彩陶“西来说”的观点。

难能可贵的是,后来安特生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坚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修正所提假说。1943年,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他还提出了仰韶彩陶和近东彩陶无关的结论,在仰韶彩陶起源的问题上,他也没有追溯到西方。

同时,中国考古学家也在通过自身努力去重新认识仰韶文化的特征和纠正中国彩陶“西来说”。193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在安阳后冈遗址发现了著名的“后冈三叠层”,即出土彩陶的最下层的仰韶文化,出土黑陶篮纹陶的中层的龙山文化和出土灰陶绳纹陶的最上层的商代晚期文化,这为解决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指明了方向,确认了龙山文化早于小屯文化而晚于仰韶文化,肯定了位于黄河中下游这三种文化的时代顺序。

1937年,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在著名考古论著《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两种不同系统的文化遗存,从而推翻了安特生所谓的仰韶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的观点。1945年,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甘肃宁定县阳洼湾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了几片仰韶文化的彩陶,这就从地层上证明了仰韶期早于齐家期,继而在《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中,科学地以地层学排定了年代序列,从而纠正了安特生“西来”之说中最关键的一环,为仰韶文化彩陶重新探源奠定了基石。

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先后发掘的半坡、北首岭、元君庙、庙底沟、三里桥、姜寨、大河村等遗址和墓地,更是仰韶文化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特别是认识到老官台文化有可能早于仰韶文化,从而为探讨仰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老官台文化中已发现较多纹饰简单的彩陶,为仰韶文化彩陶寻找到了确切来源,至此,才真正意义上终结了彩陶“西来”之说。

资料图:观众拍摄国博展出的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彩陶遗存(距今约11000-8500年)。 <a target='_blank'  data-cke-saved-href='/' href='/'><p  align=

 

资料图:观众拍摄国博展出的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彩陶遗存(距今约11000-8500年)。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丝绸之路”沿线多国都有彩陶文化出现,且有很多相似性,比如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地早期彩陶在风格、纹饰上的高度相似,它们之间有无关联呢?

樊温泉: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是分布在黑海西部和北部的重要史前文化。最引起中国学者关注的是其时代与中国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期大体相当,而且在彩陶纹饰和器型上都与其有高度的相似性。

20世纪20年代,安特生就是发现了仰韶文化彩陶和东欧库库特尼—特里波利等文化彩陶的纹饰和图案的相似之处,因此提出中国彩陶文化“西来”的假说。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再次被中国国内学者纳入研究领域,这种文化特征上的高度相似性又一次引起关注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