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河景观”看黄河

发布时间:2023-03-02 21:09来源: 未知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区,南临洛河故道,北依邙山、背靠黄河,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图为二里头遗址区位。(依据《黄河与中华文明》扉页图改绘)

  位于宁夏的一段黄河河道。徐盛凯摄

  图为宁夏引黄渠。(水利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网站)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大型文物展海报。新华社发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小积石山,始凿于公元四世纪后期,经公元五至十世纪历代开凿,成为丝路文明与黄河文化相交汇的人文自然奇观。图为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小积石山与黄河。(永靖县人民政府网站)

在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过程中,如何更全面地理解黄河?为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者提出了“大河景观”认知方法,通过借鉴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概念和以大型河流为核心构成要素的文化遗产内容,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黄河文化的价值与内涵,逐步构建黄河文化遗产体系并使其成为文明互鉴的有益途径。

丰富的黄河历史文化资源,需创新出综合认知方法

世界上有许多以大河为核心构成要素的文化遗产项目,描述了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与大江大河相互作用而共同创造出的景观。中国广西左江流域的“左江花山岩画”、贯穿中国8省份的“大运河”和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的“卢瓦尔河畔叙利与沙洛纳间的卢瓦尔河谷”等项目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主题。1992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型,“文化景观”被纳入世界遗产体系。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总体描述为“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杰作”,并按形成机制,将其分成3个类型。在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中,浙江杭州西湖属于人类设计及创造的景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属于有机演进的景观,山西五台山则属于关联性文化景观。

近年来,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的文化遗产工作者综合以往的经验,提出以新型“大河景观”认知模式,更准确理解、阐释黄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在,研究者一方面关注大江大河在文化中的角色和功能,通过追溯人类与黄河的互动关系,勾勒出黄河流域文化演进的总体进程,为建立黄河流域遗产时空框架提供整体性思路;另一方面,以世界遗产中“文化景观”的类型认知黄河文化遗产整体和重要节点,把握不同子类型的景观模式和自然、文化特征,构建有逻辑、有重点的黄河文化遗产系统。

黄河文化景观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塑造了中华文明核心地区的山川地理和文明形态。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星宿海。大约在10万年至1万年前的晚更新世,它成为自河源至入海口贯通的大河。今日的黄河流经中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份,经过高原、山地、峡谷、盆地、平原、沙漠等多种地貌,塑造了诸多雄阔壮丽的地理奇观。

黄河流域的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与黄河演进过程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历史上,为应对黄河下游频繁决溢、改道,人们在各地的黄河河道都建设了大量、持久的治河工程。在黄河曾流经的河北、天津、江苏、安徽等地,至今还留有许多黄河故道及水工遗迹。黄河裹挟大量的泥沙沉积在下游流域,逐步塑造出中国最完整的大面积冲积平原——华北平原。平原上的泥沙松软肥沃、适宜耕种,为农耕文明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