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建盏”何以在宋代就“出圈”海外?

发布时间:2023-03-02 20:46来源: 未知

建盏,起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而得名。那里的矿土中蕴含着大量金属元素,在高温下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着色剂,导致建盏表面呈黑、蓝、红棕等颜色,与常见的青瓷、白瓷有截然不同的艺术之美。

早在宋元时期,不仅在同为东亚的日本,亦在山重水远的欧洲,建盏就与其他知名瓷器一起,吸引众多拥趸。迄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都藏有建盏。小小建盏何以在宋代就“出圈”海外?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羊泽林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建盏作为中国瓷器的一种,常用于品茶、斗茶等茶文化相关的艺术活动中,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热捧。建盏是如何兴起发展的?

羊泽林:宋代审美崇尚简洁朴实与风雅内敛,追求自然的本真。正是这种审美观念,为建盏在宋代兴起提供了思想土壤。

饮茶之风兴起,为建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而饮茶方式的改变、斗茶习俗的兴起、建盏器形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巧夺天工的釉色纹理,则使建盏的声誉达到鼎盛。蔡襄《茶录·论茶器》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现代建盏精品。李南轩 摄

历年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五代晚期至北宋初,建窑庵尾山窑址就开始烧造黑釉盏;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早中期,建窑大规模烧造黑釉盏,表现在不仅窑炉数量多,窑炉也特别长,最长的窑炉达135米,堪称世界之最。

中新社记者:建盏中有种罕见的金银彩绘瓷盏,宋代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金彩天目”,也被奉为国宝。“金彩天目”产自哪里?

羊泽林:金银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的黑釉盏上彩绘出金银色纹样,为釉上彩的一种。目前,世界上流传于世的金银彩绘盏数量很少,可以确认的产地有定窑、吉州窑、建窑、遇林亭窑等。

其中,尤其以遇林亭窑的金银彩绘黑釉盏数量最多,纹饰题材最为丰富。遇林亭窑作为武夷山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产品以仿建窑黑釉盏为主。

1998年至2000年,为配合武夷山景区公路建设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3300多平方米,揭露2处窑炉遗迹和1处作坊遗迹。揭露的作坊遗迹非常丰富,包括工作平台、墙基、淘洗池、道路、水井、灰坑、排水沟等,反映了遇林亭窑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作坊区出土一批金银彩绘盏,釉面上的彩绘均已脱落,仅留痕迹,纹样有山水、花鸟以及“寿山福海”等文字。这些彩绘从构图上来看,以鹤、孔雀、梅、竹、团花图案布局工整饱满,虚实相衬,绘画技法娴熟;从色彩搭配来看,冷峻深邃的黑釉衬以鲜明的金银色,使彩绘凸显。所有图案以点线描绘,以线为主,笔画流畅,饱满圆润,既写实也写意,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由于工艺特殊,成本较高,金银彩绘盏即使在物质商品发达的宋代社会,也只能迎合少部分人的需求,成为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