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之“轻”,面对生活之“重”
发布时间:2023-03-01 01:02来源: 未知2022年的末尾,五条人乐队的仁科为读者带来一部《通俗小说》,收入55个短篇。仁科似乎并不拘泥于小说的形式,他笔下的叙述者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姿态侃侃而谈,有时戏弄一下读者,也偶尔自嘲,讲到起劲的时候,还会爆粗口。
仁科,五条人乐队主唱兼手风琴手和吉他手、词曲创作者。出版社供图。张子豪 摄
然而,这些看似散乱的短篇却共同构成了一种有机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文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主人公及其生活轨迹:他曾住在广州的城中村,为了生存,卖过盗版书,送过外卖,发过传单,虽然贫穷,依旧有趣,是个电影爱好者,也对吉他感兴趣。跟随他的视角,可以窥见拥挤、肮脏的城中村所暗藏的一些或荒诞或传奇或神秘的人事,而这些或许也只是他的胡思乱想。奇妙的想象、忧伤的梦境也会加入他并不可靠的回忆叙述中,时序错乱,人事逐渐模糊,这正是主人公的日常。
《通俗小说》,作者:仁科,版本:磨铁图书·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年12月
“现实主义战胜浪漫主义”
仁科的小说语言简练、直白。读者跟随叙述者的视角,走出出租屋,在城中村游荡,快餐店、烧烤档、破旅馆、发廊和士多店等一一映入眼帘。叙述者仿佛一架摄影机,不动声色地呈现他的生活与环境。可以注意到,小说的叙事经常是通过空间的转换、衔接展开,而小说不多的描写也主要关于空间和物品。这就使得小说语言偏视觉化,像电影般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具象化展开,一目了然。
作者是如何将不同文本中的人事和场景呈现为一种有机的日常呢?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人物虽身处城市的不同角落,却可能在同一时间经历同一事件。在《地球仪》里,“我”在快餐店吃饭到一半,突然断电了。在《梦幻士多店》里,“我”闯入一个放着电视的空房间,想到电视机之所以没关,“也许跟刚才短暂的停电有关”。无论是《人性的弱点》里的阿兄和科仔,还是《明天太阳会从财富广场升起》里的“我”和小明,都听到士多店正在播放《明天你是否依然喜欢我》。不同小说里的人物通过共享同一事件、同一现象而关联起来。作者笔下的人物,在不同的小说里相互串门,不同的人物也会出入同一个城市空间。作者将这些细节编织进不同的文本,由此把散落的人事和场景联系起来,构造出城中村的日常。有时叙述者还会在主人公的经历之外插入其他人的故事,如在《打兔子》中,即使面包店已消失在小东和小陈的视野里,叙述者依然讲述了面包店的故事。这种由主人公的视角辐射开来的叙述,仿佛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镜头语言,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